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六 )


大道废 , 焉(安)有仁义?智慧出 , 焉(安)有大伪?六亲不和 , 焉(安)有孝慈?国家昏乱 , 焉(安)有贞臣?绝智弃辩 , 民利百倍 。绝伪弃诈 ,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故另有所嘱:见素抱朴 , 少私寡欲 , 绝学无忧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
试解:刍狗者 , 敬而用之于祭祀 , 天地当爱万物为本 , 敬而用之 。天地无名不以己仁 , 致虚守中之道 。故以此可知:大道非恒道 , 废之而无道 。无名非恒名 , 失之而有名 。(无执无欲不以己有德谓无名) 。
老子三宝:夫盗跖为盗以图利 , 多欲也 , 多欲而奢 , 舍俭也 。夫勇有三勇:慈勇不敢为天下先而为是谓义勇 , 慈勇敢为天下先而乱为是谓乱勇 , 舍慈而勇是谓盗勇 。入先出后以盗财物 , 舍慈而勇也 , 盗勇也 。分均 , 图结党也 , 结党以使众畏而为强梁者 , 结党以谋私利而使众畏而失众 , 不知也 。为盗而自以己有功自夸己圣是为敢为天下先也 , 夫勇于敢则杀 , 勇于不敢则活 。夫为盗而舍三宝 , 是谓不知常 , 大凶也 。
老子:弓身无执无为 , 弓弦无执无为 。孔子:弓弦无执无为 , 箭无执有为 。墨子:箭无执有为 , 手有执有为 。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三)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 , 用不多的字数 , 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 , 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 , 有些晦涩难懂 , 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 , “尊重规律” 。
第一段“道可道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 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 , 非常名 。”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 , 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 , 以观其妙 , 常有欲 , 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 , 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 。“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 , 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