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读后感

企业管理读后感(一)
企业改制既是产权关系的变化 , 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 。改制过程中 , 员工队伍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诸多改制企业的实践证明 , 改制一旦触及到一部分员工的利益 , 如果不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 就可能引发矛盾 , 甚至酿成集体上访事件 , 这里既有利益调整产生的情绪波动 , 也有思想工作不力导致的人为后果 。从一些改制企业出现的情况看 , 我们应着重注意改变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采取传统方法“硬扳弓”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习惯用生产管理方式抓改制 , 在职工思想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 , 仓促上马 , 草率从事 。没有把思想工作渗透到改制程序 , 硬性切入 , 强制推行 。结果改制煮成“夹生饭” , 员工不像服从生产管理那样俯首贴耳 , 而是一反常态 , 对改制产生抵触情绪 。采取这种办法抓改制 , 多半事与愿违 。二是运用生硬形式“走过潮 。思想工作这个法宝在很多企业丢弃多年、有些改制人员急用先学 , 使用起来不免生硬 , 不能得心应手 。很多场合 , 话说不到群众心上 , 事办不到关节点上 , 宣传教育只是照搬照套走过常在方案制定、员工分流等重要环节上 , 思想工作成了写在纸上的摆设 。不少员工对改制方案不清楚 , 对改制政策不理解 , 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改制成本不足的企业 , 做不好职工思想工作 , 就等于改制告吹 。三是实施愚民政策”飞过海“ 。一部分企业改制操作者就是原企业负责人 , 由于种种原因 , 他们不敢做职工思想工作 。有的是任职期间不干净 , 担心员工揭老底;有的企图通过改制接管企业 , 资产债务情况不如实公布;有的与资产购买方暗中串通 , 采取欺瞒手段 , 中饱私囊 。该通过的程序不通过 , 该公开的情况不公开 , 躲躲闪闪 , 包包藏藏 , 妄图瞒天过海 , 结果使改制半途而废;有的是改制已经结束 , 由于问题暴露 , 后又推倒重来 。从上述企业的改制实践中得出的教训就是:企业越是进入改制的攻坚阶段 , 越是离不开过细的思想工作 。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思想工作 , 不仅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 , 也是保证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的实际需要 。改制愈向纵深发展 , 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愈加显现 。改制时期的员工思想工作 , 与平时工作有所不同 , 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 因此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 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