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我必须上船才能找到证据!”( 三 )


在经过4小时高强度、不间断的井下攀爬后 , 凭着一双火眼金睛 , 他洞察火灾现场蛛丝马迹 , 确定了火灾蔓延痕迹 , 准确认定了起火部位 。 升井后 , 又马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 为调查组提供了可靠的调查证据和鉴定意见 。
2021年4月20日 , 威海港“中华富强”号滚装船起火爆炸 , 鲁志宝受当地应急厅邀请 , 指导起火爆炸原因的调查工作 。 当时 , 船体严重变形 , 舱内铁质吊顶不断坠落 , 从船体出现倾覆征兆到沉没仅有十分钟的逃生时间 , 船务公司不允许他上船 , 但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必须上船才能找到证据!”话音未落 , 他就钻进了摇晃的船舱 , 对九层高的船舱逐层细致勘察 , 提取关键物证 , 最终认定了硅泥自燃的起火原因 。
▲鲁志宝代领团队在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公司“3.21”特别重大燃烧爆炸事故现场进行勘验和物证提取
既当“好导师”又是“领头雁”“我是使用先进仪器设备的受益者 。 让科技赋能火灾调查 , 是火灾调查的必然发展方向 , 更是火调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 ”这是鲁志宝常说的一句话 。 他是这么说的 , 也是这么做的 。
鲁志宝带领团队研发的易燃液体放火物鉴定技术《色谱/质谱(GC/MS)法在火灾原因鉴定中的作用》 , 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在多起重特大放火案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开展了汽车火灾调查鉴定技术研究 , 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火灾调查鉴定领域 ,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发的首套火场勘查和个人防护装备 , 大幅提高了火调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水平 。
在多年工作中鲁志宝发现 , 消防救援队伍缺乏专业火灾视频分析手段 , 在事故调查中常常会遇到困难 。 从那时起 , 他开始思索研发火灾视频专用分析系统 。 三年多的时间里 , 鲁志宝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 , 与高校、企业联合攻关 , 于2018年推出了首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火察”火灾视频分析软件 , 在2019年江苏响水“3.21”重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分析功能 。 在近几年的疑难火灾事故调查中 , “火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并免费配发给全国消防救援队伍 。
鲁志宝一手探索火灾物证鉴定的新领域 , 打造火灾调查专业的“梦之队” , 一手打造国内火灾调查人才培养的“新摇篮” , 开创火灾调查领域的“黄埔军校” 。 他带领团队开疆拓土、集智攻关 , 开创了火灾视频分析技术、车辆火灾调查技术等新领域 , 独创火灾调查大数据分析挖掘、电子数据恢复技术等项目 , 不断完善火灾物证鉴定技术 , 实现多个方向齐头并进 。 作为全国火灾事故调查人才培养导师 , 他积极投身“师傅带徒弟”人才培训事业 , 培养指导了80余名火调专业研究生、10余名火调专业骨干人才 , 培训了数千名一线消防救援人员 。
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 鲁志宝突破传统培训方式 , 以大量模拟试验和实验室鉴定实操教学代替传统课堂讲授 , 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织的火灾调查专家后备人才进行系统培训 , 全面提升了46名一线火调干部的综合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
▲鲁志宝在全国火灾调查骨干培训班上授课
身上的火调元素心中的火调情怀从事火调工作久了 , 鲁志宝渐渐养成一种习惯 , 就是每到一处火灾现场就捡几块“纪念品” , 爆炸现场的废铁、矿井里的石头......正如佩戴在胸前的吊牌一样 , 颇显沧桑的灰色上镌刻的斑驳印记诉说着火魔的肆虐无情 , 诉说着火调人的滚烫初心 , 诉说着火灾真相探求者的无畏奉献 。
【天津市|“我必须上船才能找到证据!”】这是一种永远与火同在的情怀 , 一种融入骨血的信仰 , 一种矢志不渝的热爱 。 也正是这种“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 , 放在哪里都发光”的“螺丝钉精神”让鲁志宝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使命 , 将32年的无悔青春献给了挚爱的火调事业 , “不屈不挠 , 不卑不亢 , 不偏不倚 , 不真不求”这16字火调精神也成为了火调事业代代传承的不竭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