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12年 , 年仅7岁的患儿Emily Whitehead在经历两次白血病复发后 , 已经命悬一线 。 此时 , 化疗已经失效 , 病情已经失控 , 她的父母在多番考虑后 , 最终决定带着她来到费城儿童医院 , 加入了当时还在摸索的一项疗法的临床试验 , 这项疗法即现在耳熟能详的CAR-T疗法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接受CAR-T疗法的白血病患儿 , Emily在接受多个治疗疗程后 , 体内的癌细胞竟然彻底消失了 。 如今 , 她已经长大成人 , 8年多都没有癌症复发 。 而这些年来 , CAR-T疗法也在飞速发展 。 中美已经批准多款CAR-T疗法上市 , 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也就此展开 。
CAR-T疗法的重中之重就是高效利用T细胞 , 其中核心部件CAR的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 , 它包含了一个能结合肿瘤相关抗原的结构 。 这意味着 , 经过人为改造的T细胞 , 可以像抗体一样精准锁定肿瘤细胞上的抗原 , 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 而Emily也曾接受了这类改造T细胞的回输 , 成功帮助她战胜了癌症 。
治疗Emily的CAR-T疗法针对的是CD19蛋白 。 这是一类在许多血液肿瘤细胞上高度表达的分子 。 因此通过制造针对这一分子的CAR-T细胞 , 就可以开展高效的肿瘤猎杀行动 。 但遗憾的是 , 肿瘤细胞作为一种极其狡猾的个体 , 也会采取方法来抵抗治疗:它们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逐渐降低 , 甚至完全不表达CD19!
在一种叫做大B细胞淋巴瘤(LBLC)的血液肿瘤里 , 复发的患者中 , 有62.5%的CD19表达已经缺失或者很低 。 这意味着 , 现有针对CD19的导航系统会失效 , T细胞找不到CD19也就发挥不了作用 。
既然单个导航不好使 , 我们再添加一个靶标 , 让T细胞双管齐下是不是就能保证疗效了?最近一期的《自然-医学》就展示了一种双特异性的CAR-T疗法 。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CD19之外 , 将CD22当作了T细胞的第二靶标 。
许多B细胞肿瘤也会表达CD22分子 。 就过往研究来看 , 先使用针对CD19的CAR-T疗法 , 再使用针对CD22的CAR-T疗法就能使患者获得73%的完全缓解率 。 无论患者是否表达CD19 , 这种联合疗法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 因此 , 在靶标CD19的基础上搭配CD22 , 组成双特异性的CAR分子来导航 ,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研究者招募了39位B细胞肿瘤患者参与1期临床试验 , 包括17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和22名LBLC患者 , 其中38位接受了双特异的CAR-T疗法治疗 。 当然 , 疗法能否起效关键在于改造的T细胞能不能存活 。 研究者在将改造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后 , 能通过多种方式(包括流式细胞术、定量PCR)从血液样本中检测到改造T细胞的存在 , 并且数量会在回输10-14天后达到顶峰 。
随后 , 研究者在T细胞回输3个月后对患者作出了初步评估 , 在LBCL组中 , 15名接受了推荐剂量治疗的患者 , 总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分别达到了40%和33% 。 对所有LBCL病人来说 , 最好的ORR和CR分别达到62%和29% 。 在后续长达10月的随访评估中 , 研究者指出 , 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中位数可以达到22.5个月 , 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推进 , 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 , 也就是说在未来患者的生命还将得到延续 。
此外 , 一些显示肿瘤存在的指标也会随治疗而好转 。 研究中 , 有16名病人接受了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 , 这一指标能很好地反应血液中癌细胞的存在情况 。 根据检测结果 , 4名接受治疗后 , 临床反应较好的患者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 , 已经检测不到来自肿瘤的ctDNA;12名仍伴有疾病进展的患者 , 在回输双特异性的CAR-T细胞14-21天后 , 同样也能看到ctDNA不断下降的趋势 , 这说明肿瘤确实正在被改造T细胞不断清除 。
而B-ALL组的情况更加乐观 , T细胞回输28天后 , 该组17名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缓解 , 其中CR达到了82% , 6个月后 , 总体的CR已经达到88% 。 根据随访9个多月数据 , 患者总体生存期中位数可达11.8个月 。
两个组别的结果说明 , 针对CD19-CD22的CAR-T疗法对两种血液肿瘤都能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 并且不需要针对不同靶标分开、多次进行治疗 , 双特异性的CAR-T细胞可以一次性就能完成效果 。
【car-t|荣登《自然-医学》封面:这种难治癌症终于遇到了克星】
推荐阅读
- 岩浆对于地球来说,是恶魔还是保护神?
- 黄金赛道: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 人类认识的四大误区
- “群魔乱舞”元宇宙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
- 同济医院新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免疫疗法,淋巴瘤患者获得更多生存机会
- 地震破坏力这么大,为何人类不能提前预测出来,技术难点卡在哪里
- 青藏高原出现“异象”,引世界各地密切关注,专家:人类要警惕了
- “超级果冻”材料诞生:高可压缩类玻璃超分子聚合物网络
- 五年内,CAR-T疗法有望降价至10万-20万元
- “火星男孩”荒诞言论成真?美专家大胆猜想:地球生命或来自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