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 电力大拐点( 七 )


东方证券表示 , “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终将逐步修正 , 届时火电周期性弱化、回归公用事业属性 , 以稳定的ROE回报 , 创造充裕的现金流 , 并支撑转型发展的资本开支或可观的分红规模 。 新增产能急刹车后 , 随着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可观增长 , 火电的利用小时数将在中期维度内步入上行区间 。 中长期来看 , 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 , 火电势必将由电量型电源逐渐过渡为灵活性调峰电源 , 并有望迎来新的成本回收机制 , 而这也将使其价值得以真正重估 。
东方证券强调称 , 火电未来虽然终将退出 , 但并非已成为夕阳资产 , 未来5-10年内仍为电力系统转型期的中流砥柱 。 火电生命周期的最后一轮现金流将助力传统火电央企的“二次创业”、“华丽转身” , 昔日的火电龙头可能最有潜力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巨擘 。
传统电力企业的新能源转型速度可能持续超预期 , 部分公司的新能源业绩贡献已显著高于火电 , 传统的PB估值体系已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新能源运营的成长属性 。 东方证券认为分部估值的框架更适用于此类快速转型、新业务高速成长的公司:新能源资产采用PE估值 , 以反映其扩张期的增速;火电资产维持PB估值 。
分部估值的框架下 , 东方证券认为 , 电力央企旗下规模快速增长且收益率预期稳定的新能源资产 , 其估值可对标纯粹的新能源运营商三峡能源(600905.SH);传统火电资产估值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 向1.5倍PB的历史估值中枢逐步修复 。 建议关注火电资产优质、运营效率领先 , 且新能源转型步伐快、空间大的电力公司 。
天风证券也认为 , 成本下行叠加电价抬升下 , 火电公司业绩或将提升 , 基本面已到拐点 。
一方面 , 保供给政策+用电高峰近尾声 , 煤价有望逐步下行 。 目前用煤高峰期接近尾声 , 煤炭需求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 。 同时 , 未来随着保供给的政策逐步落实 , 煤炭产能陆续释放 , 煤炭供需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 , 并带动煤价逐步下行 。 另一方面 , 供需趋紧 , 电价存在抬升基础 。 供给方面 , 电力投资整体节奏放缓 , 且新能源的扩张难以提供有效供给总量;需求方面 , 近年来用电量持续增长 , 且预计2020-2025年中国用电量复合增速达5.5% , 2020-2035年达3.4% ,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因此 ,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电力商品属性提升的背景下 , 电力供需趋紧 , 电价抬升具备基础 。
同时 , 在“双碳”目标下 , 减碳需循序渐进 , 火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 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 纠正运动式“减碳” 。 这表明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 , 而不能片面强调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区、大搞零碳行动计划 。 同时 ,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 , 其局限未得到较好解决 , 加之当前中国电力装机中火电仍占有较高比例 , 因而短期内风光替代火电仍不可行 , 火电装机仍具有其存在必要性 。
而且 , 各大发电集团下公司已持续在新能源业务上发力 。 对标纯新能源运营商 , 兼具火电和新能源装机的公司估值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
中信证券表示 , 电力行业的政策风险溢价有望全面缓解 , 推动估值向正常化水平修复 。
历史上来看 , 火电行业估值整体偏低 , 除了商业模式中燃煤成本占比较高 , 导致ROE天然波动 , 因为面临强周期属性的估值折价之外 , 市场对于火电电价调整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存在疑虑 , 也强化了火电估值体系中的政策风险溢价 。
从历史上看 , 火电行业的标杆电价调整确实相比煤价调整有所滞后 。 以最近一次火电标杆电价调整为例 , 2016年初煤炭供给侧改革启动 , 2016年下半年以后煤价大幅上涨 , 到2016年底已经达成当时煤电联动电价调整机制的触发条件 , 但国家此后再未启动煤电联动机制 , 而仅仅在2017年7月1日通过下调和取消部分政府性附加基金而变相小幅上调了燃煤标杆电价 。
2021年下半年以来 , 随着部分省市上调电价及后续电价的基准上浮得到各级政府的反复确认并最终落地 , 电价可以上涨的政策信号将得到充分反映 , 火电企业的合理收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 火电行业乃至整体电力行业的政策风险溢价有望下行 , 料将进一步带动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重估 。
中信证券认为 , 尽管2021年三季度 , 火电的业绩压力仍较大 , 但随着电价上涨预期不断催化、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得到政策反复支持 , 板块情绪有望加速改善 , 政策风险溢价有望缓解 , 并推动估值向正常化水平修复 , 电力行业全面配置时点已经到来 。 遵循三条投资主线:充分受益电价上涨、估值便宜的火电龙头及内陆电量占比较高的区域火电公司;转型新能源带动价值重估的公司;火电电价上涨推升优质水电及新能源公司的性价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