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狗,在宇宙飘了63年,人类为什么要毒死它?( 二 )


【太空|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狗,在宇宙飘了63年,人类为什么要毒死它?】值得一提的是 , 苏联的载人航空其实也不是表面上看着那样 , 风光无限 。 早在加加林升空之前 , 就有几名宇航员在试射时失事 , 飞船坠毁牺牲 , 加加林作为候选人自然也顺理成章地继续着计划 。
而载人航天以前还有许多动物实验 , 也正是它们的牺牲和贡献 , 为苏联的载人计划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史无前例的小狗为了载人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 , 苏联在航天行动中也进行过动物实验 。 由于没有任何载人经验和记载 , 人类飞行的风险损失非常高 , 动物实验能够帮助科学家记录动物在太空中的状态 , 以此更好的应对太空环境 。
虽说灵长类动物有更好的学习能力 , 和人类更相似的生理指标状态 , 但对于苏联来说 , 猴子不太好找 。 而且猴子在太空的环境下可能会变得异常紧张 , 甚至暴躁狂怒 。 而苏联的太空飞船也并没有设计太多的手动操控装置 , 只有紧急状态下才会使用的 。
比起猴子 , 莫斯科随处可见的流浪狗似乎是更好的实验对象 。 美国和苏联都想证明动物能够在太空中生存 , 苏联选用和美国不同的狗作为实验对象自然也能在此方面好好的打压一下美国的气势 。
“莱卡” ,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狗 。 作为莫斯科大街上普通的流浪狗之一 , 它被“幸运”地带回了实验场所 , 并开始了它的后半生 。 为了让莱卡适应太空状态 , 研究人员给狗进行了各种训练 。
比如长时间站立不动、营养胶喂食、穿太空服等等 , 甚至还有离心机模拟的火箭高加速度 。
而之所以选择流浪狗莱卡 , 一是动物上来讲 , 狗作为人类驯化历史最长的动物之一 , 在配合指导上比其他动物更好指引;二是狗同样作为哺乳动物 , 也有和人类相似的一些生理特征 , 同时雌性犬类比起雄性来说不太容易暴躁 。 而作为流浪狗的莱卡 , 还有着普通家养狗更好的环境压力承受度 。
动物实验向来都受不到太多好的待见 , 苏联这次的太空狗实验自然也一样 。 不过苏联媒体发声 , 并把此次实验上升到全人类高度 , 莱卡也成为了一种符号象征 , 这才平息了大部分的声音 。
在莱卡一系列的训练完成后 , 从众多流浪狗中脱颖而出 , 成为了升空首选 , 并乘坐“斯普特尼克2号”进入太空轨道 。
在太空被“毒死”莱卡此次的太空旅行之所以被许多人反对质疑的原因还有一点在于 , 当时的载人航天技术并不成熟 。 苏联也还没有发展出脱离地球轨道的技术 , 也就说 , 这是一张单程票 。
实验目的主要只是证明人类或活体乘客是否能够承受火箭发射 , 还有太空失重的环境和生理反应 。 可怜的莱卡即便在前期通过了加速度和无重力的考验 , 它的结局注定会迎来死亡 。
为了让莱卡在太空不至于去世时太狼狈 , 科研人员准备了一套方案 。 方案本身也不复杂 , 莱卡只需要吃下有毒的食物就能够安乐死 , 在太空中长眠 。 而即便莱卡没有吃下有毒的食物 , 太空舱的环境也会因为缺氧 , 让莱卡窒息而亡 。
如同事情本身发展的那样 , 莱卡在进入太空后 , 便孤独地死去了 。
苏联官方曾在后续的采访中解释道:


“莱卡在太空中经历了几天旅行 , 太空舱氧气耗尽前莱卡吃下了有毒的食物 , 在窒息前安乐死去 。 ”
这只流浪狗去世后成为了一个传奇 , 在所有动物中 , 莱卡是最早也是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活物 。
真相和英雄后续莱卡在为载人实验任务光荣就义后 , 一起和太空舱残骸在宇宙中飘行了63年 , 从此成为了一个故事 。 直到苏联解体 , 也没有太多人提及 。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 可能人们也早就忘了这个太空英雄 。
直到时间来到2002年 , 在美国的休士顿世界太空会议上 , 前苏联莫斯科的生物医学研究所主任在现场向世人透露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 。
迪米特里·马拉申科夫在会议上怀着愧疚的心情说到 , 1957年发射的那颗载着莱卡的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 , 通过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我们就已经得知 , 在火箭的升空后不久 , 莱卡就已经牺牲了 。
发射过程中 , 莱卡就一直承受着高强度的加速度 , 心率一度超过每分钟200次 , 进入失重状态 , 莱卡心率又快速下降 。 地面人员用遥控离心分离机尝试着使莱卡恢复正常 , 在时间耗费上比地面实验长了3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