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王冉:元宇宙核心就4件事( 六 )


第二个例子:围绕影视游戏IP的商业世界搭建 。 最近 , 奈飞和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联手推出一个只存在于线上的虚拟展 , 展出的内容是奈飞网剧《王冠》和《后翼弃兵》的服装 。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 , 几乎影视作品中的所有的服装、道具、甚至拍摄地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元宇宙中被展示、使用、租赁和售卖 。
第三个例子:IP人物的“混居” 。 譬如在刚刚开幕的北京环球影城里 , 哈利波特、变形金刚和小黄人各有各的区 , 但有没有可能让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虚拟场景里并且生成一个新的故事?
第四个例子:粉丝参与的基于原生IP的二次创作 。 传统上影视IP是受到严格保护的 , 非版权所有者不能随意使用IP 。 但随着短视频和UGC的发展 , 影视IP的民主化改编已经渐成趋势 。 这种情况下 , IP方的心态和姿势可能需要及时调整 , 或许顺势而为才是更好地商业化路径 。
第五个例子:由“数字艺人”出演的影视作品 。 今年初 , Epic旗下的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发布了一款如梦似幻的“数字人”制作工具——MetaHuman Creator , 它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创造出于真人难以区分的数字人 , 面部表情的细节和逼真程度令人震惊 。 在不久的将来 , 我们一定会看到由数字艺人出演主要角色的电影和剧集 , 也会看到以数字歌手和数字主播为中心的演唱会和直播间 。
问:未来数字艺人的出现会让艺人们失业吗?
王冉:和真人艺人相比 , 数字艺人在安全性、可控性、时间灵活度等方面显然有很多优势 。 数字艺人替代真人艺人短期内还不至于大面积发生 , 但长期来看数字艺人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 。
短期内数字艺人无法全面替代真人艺人是因为虽然做出数字艺人并不难 , 但通过好的故事打造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数字人物和数字偶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 我们短期内也许更有可能看到的是在真人为主的影视作品里出现一两个数字艺人作为数字艺人方向的探索和营销的噱头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真人艺人和数字艺人应该还是相辅相成的共存关系 。
当然 ,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 数字艺人的造星机制会越来越成熟 , 他们在娱乐业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 我们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数字艺人充当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角色 , 甚至有一天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一个全部由数字艺人出演的影视作品;那个时候也许真人艺人的出现反而成了影视作品的营销噱头 。
问: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 内容公司长成平台国外是有的 , 譬如Disney+ , 但中国好像还没有 , 倒是优爱腾这样的平台公司做着做着做成了“平台+内容”公司 。 在元宇宙时代 , 内容公司会有更好的机会长成平台吗?
王冉:我一直说在现实世界中 , 内容公司要想做成平台只有两种可能 , 要么把自己做成迪士尼那样的规模 , 要么团结起来共同搭建平台 。 这两个可能目前看在中国都不太可能发生 。
现在看 , 这两个可能性之外还有第三个机会 , 那就是元宇宙 。
元宇宙始于内容 , 而不是平台 。 对内容公司来说 , 这是最好的消息 。 在元宇宙之前 , 内容要想长成平台 , 除非你有迪士尼或者环球、索尼那样的规模 , 否则几乎不可能 。 但在元宇宙时代 , 单个足够强大的内容就可以膨胀出一个足够庞大和令人震撼的元宇宙星系、王国或者部落 。
我们说元宇宙始于内容其实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
首先 , 对于内容公司来说 , 在内容上憋大招是有价值的 , 元宇宙会有利于把一些内容的价值链拉深拉长 , 一个重磅内容的价值可能会比100个普通内容还要大很多倍 。 内容长成平台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
其次 , 对于平台公司来说 , 除非你是向Roblox那样立足于提供工具和社交关系 , 否则上来就拉开平台的架势或摆出平台的姿势并无意义 。 核心还是你能不能掌握最适合在元宇宙中野蛮膨胀的内容 。 内容的大小决定平台的大小 。
问:在元宇宙时代 , 内容成功的几率会比之前更高吗?
王冉:并不会 。 元宇宙不会奖励平庸的内容 , 也改变不了平庸内容越来越没价值的命运 。 无论在哪个时代 , 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甚至长成星系的内容都是少数 。 但不同的是 , 在元宇宙时代 , 一旦你做出来这样的内容 , 你自然就有可能成为平台 。 这在优爱腾做时代是不太可能的 。 换句话说 , 元宇宙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急速拉升了做内容的难度 , 但正是因为它难 , 一旦做出来回报就会巨大 。 元宇宙把赌场里的21点变成了彩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