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 , 由于整个故事强调的是尽可能至臻至纯 , 纵使画面并没有现代工业流水线上习惯的“浓墨重彩、大开大合” , 在极为应景的配乐、行云流水的运镜、拿捏得当的叙事节奏、设计“扎心”的催泪爆点等因素的综合催化下 , 《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居然做到了极为难得的“至简而唯美”!
当然 , 《比宇宙更远的地方》作为一部能触动人心的佳作 , 如此设计的代价固然就是——小众 。 补充一句 , 与该剧同期的是《紫罗兰永恒花园》和《龙王的工作》 。
【3】“我终于踏上了没有你的世界”——角色设计分析
虽然玉木麻理是第1个登场的角色 , 但本作最核心的角色还是【小渊泽报濑】 , 整个旅程由她而起 , 用文艺一点的说法应该还有下一句 , 四个(或者5个)少女人生的旅程将由这次【结束】而迎来新阶段 。
从故事设计看 , 【小渊泽报濑】前往南极的动机最强烈 , 但由于母亲在这里失踪 , 她对这里多少有一种抵触 , 这种矛盾感一直伴随着她——直到她打开那台电脑 , 收到了自己在这几年给母亲发送的所有无法被阅读的邮件 。
这一刻 , 她才终于【愿意】接受母亲已经不在这个世界的【事实】 。
之前 , 哀莫大于心不死 , 此刻 , 哀莫大于心死 。
这“我终于踏上了没有你的世界”之后的情节 , 自然是【小渊泽报濑】对母亲的认同和对过往的释怀 , “人总还是要向前看 , 向前走”——这就是故事设计中常见的【自我成长】 。 【自我】由旧阶段达到【新阶段】 , 故事就达成了自然闭环 , 事实上 , 整个《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在第12集已经【结束】了 , 第13集只是一种例行收尾 。
这也就引出了《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的核心——【自我成长】 。 它是属于所有人的【自我成长】 。
再来看看【玉木麻理】 。 根据 K-ON标配阵容的四种类型:天然呆、黑长直、乐天派、大小姐 。 【小渊泽报濑】是黑长直 , 【玉木麻理】必然是天然呆了 。 她去南极的动机真的很青春——想逃离平庸的日常 。
【白石结月】作为四人组中最后出场的角色 , 也成为了促成南极执行的【关键】 。 她本身是“不想去南极”才找到当时一筹莫展的三人 , 但这个一直孤独的角色却意外地获得了期待的【友谊】 , 友情的羁绊成为了新的开始 。 这个【反转】不仅让【白石结月】作为大小姐的形象更有亲和感 。
乐天派自然是三宅日向 , 作为辍学后边做便利店店员边努力筹划上大学的她 , 更像是因为好奇而来——她只是在便利店【偶然】听到了【小渊泽报濑】与【玉木麻理】两人的讨论才产生了兴趣 , 然后加入进来 。
为了凸显四个人的【成长】 , 我们可以看到四人组在踏上旅程之初各有各的【不足】——这在后续的剧情中是需要【经历】来【弥补】的 。
【小渊泽报濑】 , 是对母亲的亲情 , 放不下与放下等等;【白石结月】 , 是对友情的渴望 , 少女间的温馨快乐让她获得了期待的充实感;【玉木麻理】 , 是通过闺蜜对她的“暗下黑手”的自白 , 加上【玉木麻理】的那句“绝交无效”达成了升华 , 【玉木麻理】与闺蜜的【成长】 , 都是偏【理解与包容】 , 这几乎是所有人一生的必修课 。
【三宅日向】这个角色设计的有些许特别 , 作为田径部成员的她 , 不幸遭受了田径部同伴的孤立(背叛) , 这刺激了她最终选择辍学 。 【三宅日向】这种看似阳光灿烂、大大咧咧的少女 , 有了不忍拆穿的过往 , “人前”与“人后”的真实 , 让她的形象催生了观众对这个一直独立强撑的女子极大的好感 。
词人郭赐享曾为林忆莲写过一首《默读伤悲》 , 字里行间的情愫实在太对的上【三宅日向】了——
今夜的心情
像一杯没有烧透的咖啡
满嘴 吐不出的苦滋味
有没有一个 这样的人
这样傻的可怜
而所有的悲伤
自己扛 自己背
给我一点时间
默读自己的伤悲
我不愿是一个累赘
给我一点时间
默读自己的伤悲
让我保留我的尊严
推荐阅读
- 为五元红包,五名男子竟大打出手,值得吗?
- “外围女”月入20万,但她们没法上岸
- 四川一剃头匠与陌生女人同居被杀,当晚她丈夫就睡隔壁,凶手是谁
- 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因为北极的“企鹅”被人类吃灭绝了
- 冷面杀手刘焕荣的黑道挽歌:赌场抢钱送给幼儿园,所杀全是黑老大
- 为了更多的氧气,连身体都退化了,还有哪些生物会为进化而退化?
- 南极“黑金”:30万颗陨石的“冰原金矿”,中国是后起“黑马”?
- 一流的组织,都掌握了这个生态密码
- 史上著名银行劫案,6个劫匪逆向思维,制造了一个没有失败的计划
- 那个连续嫖娼3天的导演,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