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研发做出6亿利润,年轻女孩的钱有多好骗?( 二 )


据其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敷尔佳的第一大供应商均为哈三联 , 采购额分别为8698.83万元、3.29亿元和3.6亿元 , 占总采购额的99.69%、95.3%和96.93% , 采购内容为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及化妆品 。
一家面膜企业 , 不做面膜做啥呢?
答案是营销 , 这也是敷尔佳业绩起飞的关键 。 近年来 , 敷尔佳深度与“医美专用”“械字号面膜”等概念绑定 , 并紧跟时代潮流 , 不错过每一个营销风口 。
一开始 , 它走的是线下的经销商生意 。 依托华信药业多年成熟的线下经销网络 , “敷尔佳”迅速在美容院、医院等线下渠道扎根 , 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微商渠道 。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 敷尔佳准确地踏中了每一个时代风口 。 2018年开设天猫旗舰店 , ;2019年与李佳琦合作打响品牌的大众知名度 , 2020年提升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KOL投放 。 此外还邀请了袁姗姗、邓伦等热点明星作为敷尔佳面膜的代言人 。
同时 , 公司还赞助了数档电视真人秀和综艺节目 , 以提升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 。 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万物2&3》《谁是宝藏歌手》等 。
不知不觉间 , 消费者被深深安利 , 医美面膜“烂脸救星”的认知逐渐深入人心 。 与此对应的是敷尔佳的营业收入也扶摇直上 。
其在2018年仅有3.73亿 , 但2020年其营业收入已达到15.85亿 , 实现营业利润5.2亿 , 营收和利润累计增幅分别达到424.9%和200% 。
展望未来看 , 营销也是品牌未来的发力重点 。 《招股书》显示 , 本次IPO , 敷尔佳拟募资18.97亿元 , 其中有8.85亿元将投入到品牌营销推广项目中 , 金额占比接近一半 , 成为募资投入最大的项目 。

超越万元医美手术的神器 , 是由2人“研发”的
一般而言 , 医美面膜的价格能比普通面膜贵上不少 。 以敷尔佳为例 , 其电商渠道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的售价为126元/盒 , 黑膜则为169元/盒 , 均为一盒5片 。
敷了一贴面膜 , 就少了一天的饭钱 。 但看看这些面膜的功效 , 你会觉得这些厂家还卖便宜了 。
有的面膜 , 号称自己“烂脸救星” , 效果之神奇拳打国际大牌 , 脚踢医美手术 。
有的商家有图有真相 , 展示如何让人能靠两盒面膜 , 就实现了整容般的嫩肤效果 。
有的消费者由此“入坑” , 买了整整一个冰箱 , 每天一片比吃饭还准时 。
但华丽的营销包装之下 , 隐藏的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看看龙头敷尔佳的数据 , 一方面 , 营销投入毫不手软 , 大手笔轰炸消费者心智 。 从 2018 年到 2021 年 Q1 , 敷尔佳宣传推广费用占总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0.98%、60.93%、62.62%和 83.56% 。
另一方面 , 研发投入却是少的可怜 。 报告期内敷尔佳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147.97万元、13.2万元 , 连续三个年度研发投入均不足150万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08%、0.04%、0.09%、0.04% 。
从研发人员数量而论 , 截止2021年3月31日 , 敷尔佳的研发人员仅2人 , 所占员工比例仅0.69% 。
到公司已经提交《招股书》准备上市的时候 , 公司及子公司仅有1项已授权专利——是一个“包装盒”专利 。
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 , 你脸上的面膜还敷的住吗?

卖的这么贵 , 收的其实是智商税?
其实 , 这些面膜们卖的这么贵的原因 , 无非在于“医美专用”“械字号”的概念而已 。 几个字 , 就能让一片面膜身价翻倍 。
敷尔佳动辄130、170元一盒的面膜 , 在一些代购渠道 , 却是腰斩不止 。 据部分代理商反映 , 敷尔佳白膜的售价在60元/盒左右 , 黑膜在90元/盒左右 。
那么 , 医美面膜真的能达到“医美手术”的神奇效果吗?
其实市面上的所谓“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的叫法并不是专业名词 , 而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 关键是利用了消费者和医疗人员之间的信息差 , 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 让大家一看到这个关键词就回产生“专业”“治疗”的联想 。
所谓“械字号面膜” , 其实是医用敷料 , 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 那么啥叫“敷料”呢?
比如棉片、纱布、膏药 , 这就是“医用敷料” , 为了保护伤口、创面 。 而对于激光术、光子嫩肤、水光针等医疗美容手术 , 为了更方便贴合 , 便把敷料制造出了面膜的形式 。
医用敷料的优点在于 , 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 , 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