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教授在国内学术论坛上提出一个相当大胆的看法 , 利用海洋的表面上的波动来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来获得能源 。 占据地球表面71%的海洋在发电方面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 , 如果能够将海洋动能转化为电能 , 理论上将能够满足全人类的能源消耗 。
传统的潮汐能和海洋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成熟 , 但对于海洋当中更多存在的慢波和微风能源来讲 , 由于低频率、低振幅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 导致传统的发电装置难以利用这部分的能源 , 这种新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就是针对这部分的能源所法明的 , 只需要一个指头运动的机械能就可以产生出几伏的电 , 在纳米尺度上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核心的科学原理就是摩擦发电效应 。
那么什么是摩擦发电效应?我们普通人在梳头、穿衣、走路以及开车时都会产生静电 , 头发突然飘了起来 , 穿毛衣噼里啪啦的作响等都是属于摩擦电的一部分 , 只是这种电能极其微弱无法被人利用 。 这种新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则可以将这种摩擦和静电能源收集起来 , 并已经实现对于小型电器的实时供电 。
这种设备如果实现应用 , 搞不好在以后平常走路就能够利用这种纳米摩擦发电机来为自己的手机提供电能 。 根据展出的科研样本来看 , 这种纳米级发电机就像是一种普通的塑料薄膜 , 只需要用水捏一下薄膜材料 , 那么其上链接的LED灯就会主动亮起 。
海洋的表面是处于不断的波动状态中 ,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潮汐不断地推动着海洋在不断地运动中 , 如果将部分海域用这种“摩擦纳米发电机”覆盖来发电 , 再通过网络将发电机的电能连同聚集起来 , 理论上仅仅一平方公里的海洋表面就可以实现理论发电100万瓦/时 , 而一户普通家庭的年用电大概在2400千瓦 , 仅仅一个小时的发电就可以供给不知道多少户人家一年的用电量 。
王中林教授在2012年1月成功研发世界首台摩擦发电机 , 如今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发展 , 正在不断寻求工业化的进程 , 如果能够将“摩擦纳米发电机”纳入产业化应用 , 无疑将会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
这种未来是过去的我们从未曾设想过 , 人类的想象力在现实技术发展的面前 , 有时候难免有些黯然 。
【从未设想过的技术,海波和微风发电,就可以解决全中国的能源问题】(文/无笛)
推荐阅读
- 新的文件格式帮助研究人员缩短DNA分析时间
- 2022 年12 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事件
- 纳米晶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难溶性药物,以克服药物溶解度差的缺点
- 科学家成功地配制了,各种具有溶解和吸收行为优势的纳米晶体制剂
- 水不溶性药物由于溶解度低需要大量有机增溶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 斯坦福科学家用年轻人血液让老年人逆生长27%,或成延寿爆款
- 科学家证明了,纳米悬浮液中的真皮姜黄素纳米晶体,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
- 华林科纳氮化镓的大面积光电化学蚀刻的实验报告
- 出乎意料!2021年全球平均温“重回”3年前,地球是不是降温了?
- 好消息!乳腺癌新药Enhertu(DS-8201)获FDA优先审查:疗效击败T-D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