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是 , 我无法将思维方式和真实社会事件之间联系的属性进行分解 。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 这是我怎么想到要发明“反身性”这个概念的历程 , 这个概念我等一下要详细探讨 。 事有凑巧 , 反身性概念提供给我一个观察金融市场的新方法 , 这个方法比当时流行的理论更好 。 它提供给了我一个判断依据 , 首先是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 , 然后是对冲基金经理都能用上 。 我感觉就像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 , 能够满足我成为一个大哲学家的幻想 。 某一刻 , 当我的商业生涯遇到障碍时 , 我立马掉转船头 , 全力向哲学进发 。 因为我太珍惜我的发现 , 一刻也不想离开它 。 我感觉反身性理论需要更深地挖掘 。 当我越来越深地对这个题目进行钻研时 , 我在我自己构建的迷宫中迷失了 。 一天早晨 , 我发现自己看不懂昨晚刚写的东西了 。 在那一刻 , 我决定放弃我的哲学探索 , 集中精力赚钱 。 只有在很多年以后 , 成为一个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后 , 再回到我的哲学中去 。 1987 年 , 我出版了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 (The alchemy of finance) 》 。 那本书里我试图解释我金融市场操作的哲学基础 。 这本书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 大部分对冲基金行业内的人都读过 , 商学院也在教授 。
但是书中的哲学争论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 , 它更多被理解为一个成功生意人的虚荣心 , 赚了钱就幻想自己是哲学家 。 我自己也开始怀疑到底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发现 。 毕竟我是在对付一个自古以来就被哲学家探索来探索去的课题 。 我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认为自己做出了新的发现 , 特别是别人都没有这么认为的时候?毫无疑问 , 概念框架是对我个人有益的 , 但似乎别人不认为它有这么大价值 。 我不得不接受别人的判断 。 我没有放弃我对哲学的兴趣 , 但我已经只把它当做我个人的偏好 。 我的生意和慈善活动 (慈善已经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 , 我继续按照这个概念框架行事 , 每次我写一本书 , 也会忠诚地重申我的论点 。 这对我发展我的概念框架有帮助 , 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 。 有一次 , 我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一个失败哲学家的再尝试”的演讲 。 但这一切都因为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而改变了 。 我的概念框架使我首先预见了危机 , 又在危机终于发生时利用来去处理它 。 我在对事件解释和预测上做得比大部分人都好 。 这改变了我和其他许多人对理论的评价 , 我的哲学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了 , 它值得当做理解现实的一种潜在贡献予以严肃重视 。 这是促使我做这一系列讲座的原因 。 言归正传 。 今天我会从整体上解释“易错性”和“反身性”这两个概念 。 明天我将它们应用到金融市场 , 之后 , 应用到政治上 。 这还将引入“开放社会”的概念 。 在第四讲 , 我会探讨市场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差异 , 第五讲 , 我会提出一些预测 , 以及针对此时此刻的一些处方 。 我可以把核心思想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来阐述 。
例如 , 把吸毒成瘾者看成是罪犯导致他们真的产生犯罪行为 。 因为误解了问题并干扰了对吸毒者适当的治疗 。 另一个例子是 , 声称政府是不好的 , 往往也导致糟糕的政府 。
其一是 , 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 , 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 , 这是易错性原则 。 另一个命题是 , 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 , 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 , 从而影响事件本身 。 这就是反身性原则 。
易错性和反身性都是纯粹的常识 。 因此 , 当我的批评者说 , 我只是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事实时 , 他们是对的 , 但只是在最简单的层次上是对的 。 让我主张更有趣的是 , 它们的意义并未得到普遍的赞赏 。 特别是反身性的概念 , 经济学理论一直刻意回避甚至否认它 。 因此 , 我的概念框架值得认真对待 , 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发现 , 而是因为像反身性这样常识性的东西被刻意忽略了 。 04 不确定性是人类事务的关键性特征在经济学领域中 , 反身性并没有位置 , 经济学家总是希望找到确定的东西 , 然而 , 我却说不确定性是人类事务的关键性特征 。 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均衡概念之上的 , 但这个概念与反身性概念直接矛盾 。 正如我会在下一讲讲到的 , 这两个概念产生了两个对金融市场完全不同的解释 。 易错性的概念没有什么争议 。 人们普遍承认 ,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 其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 我也没有提供更大更新的见解 。 主要原因是 , 参加者本身就是事情的一部分 , 在处理时往往无法处理自己 。 或者这样说 , 当面临一个极端复杂的现实时 , 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去做简化 (仅举几个例子 , 比如概括、两分、比喻、决策规则、道德观念等等), 人们使用这些方法时 , 如果把他们自己也是处理对象的一部分 , 情况就更复杂了 。 大脑的结构是易错性的另一个来源 。 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已提供了一些对大脑如何工作的认识 , 并且已经证实休谟的观点:理智是情感的奴隷 。 理智来自于我们想像力的虚构 。 大脑被成千上万个感官冲动轮番轰炸 , 但意识却只能同时处理七八个事情 。 在有限的时间内 , 这些冲动必须被凝练、排序和解释 , 出错和扭曲无法避免 。
推荐阅读
- 收益来自认知,亏损来自无知!交易亘古不变之争,读完深受启发
- 2021交易之年终总结
- 国际板要来了,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 金融的核心是数学吗?
- 期货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钱,错误的时候会亏多少钱
- 黑鲨4Pro评测:一款没有短板的顶尖游戏旗舰
- 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商品与信用
- 2022湖南三支一扶考试-公基:天文学简介
- 颜值有保障了!红米K50被曝或配备屏下摄像头!
- 货币理论重塑: 分解与统一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