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解读

【种子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解读】


种子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解读


种子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解读20211114

整体解读如下:1. 转基因的商业化预计23Q4启动:乐观情景:22Q4开始商业化销售 。 布局较早的企业/品种或已在今年/往年收集有生产实验数据 。 假设农业部认可以往数据、且快速给予受理审批 , 那么最早相关品种可在明年3月左右获批审定号 , 从而可以赶上明年的春播制种 , 最早2022Q4有机会实现销售 。 估计仅有少数和大北农/瑞丰合作早、亲本繁育等布局早的种子企业可能实现这一情景 , 因此一旦实现 , 也有望在2022/23销售季实现明显的抢跑优势 。 草根调研了解到 , 估计有40个左右的品种可能实现抢跑 。 不足的是 , 受亲本数量的限制 , 2022/23销售季转基因种子的供给预计较难上量 。 中性情景:23Q4开始商业化销售 。 明年春播后开始进行生产实验、同步进行亲本扩繁 , 秋收后进行审定 , 23Q2制种、23Q4销售 。 这种情境下 , 预计能第一批获批审定号的企业/品种也不会很多 , 以中大型龙头种企为主;由于亲本扩繁的时间充分 , 估计相关种企容易实现较高制种量/销量 。 因为需要企业已经拥有转好了DBN9936/DBN9501/瑞丰125性状的品种(如果是转的农大/农科院等机构的性状 , 也是不行的 , 因为性状未获批安全证书)、且该品种已通过审定 。 草根调研了解到 , 小种企普遍是去年转基因安全证书批准后才开始有部分找到大北农/瑞丰开始合作、另外还有部分种企还没有合作 。 无论是哪一种情景 , 由于简化程序仅针对原有审定区域 , 而上市公司的主导品种多以黄淮海国审为主 , 预计上市种企的转基因品种销售将分两步走:1)头两年在黄淮海区域抢夺中小种企的市场份额(扩份额)、2)后续依赖审定的推进+杂交育种的突破/转基因优势向东北及西南市场迈进(扩区域) 。 部分有东北强势品种储备的种企 , 也有可能提前实现扩区域 。 2. 玉米种子涨价的持续性更添确定性:今年(2021/22销售季)玉米种子涨价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低库存(2017年以来行业去库存+2021年制种单产受损)和高粮价 。 而转基因的放开则可能从两方面继续催化玉米种子的涨价:1)转基因品种定价高于非转基因品种 , 预计涨价幅度至少在10-20元/亩 。 2)转基因放开在即 , 可能会抑制非转基因种子的制种面积 , 从而带动玉米种子供需格局继续维持偏紧的状态 。 3. 生物技术公司、玉米种子公司均有望受益:大北农和杭州瑞丰作为唯二两家获批有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生物技术公司 , 有望通过收取性状使用费用(5-10元/亩)而实现收益 , 其获利幅度取决于单亩收费水平、合作种企的品种审定进度、合作品种的推广情况 。 考虑到安全证书申请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回交转育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转基因性状的研发和开发具备高壁垒 , 预计大北农和瑞丰的领先优势可维持至少3年以上 。 对于联创种业、登海种业等种子企业来说 , 转基因的放开有望带动其实现量利双升 。 单亩盈利和毛利率有望受益于结构的优化(高价的转基因种子销售替代非转基因种子)而明显回升 , 销量则有望受益于传统优势区域的市占率提升、扩区域、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再创新高 。 转基因商业化进度越快 , 龙头种企的抢跑优势越明显 。 在转基因放开数年后 , 玉米种企的市占率天花板则取决于其杂交技术的优劣、与性状的合作及效果、及营销情况 。 另外 , 转基因的商业化可能会带动相关除草剂的销量提升 。 国际上 , 抗除草剂性状+除草剂是种子和农药的一个经典搭配 , 比如MON810+草甘膦、TC1507+草铵膦 。 考虑到不管是玉米还是大豆 , 国内现在批准的性状以抗草甘膦的为主 , 从搭配使用的角度做理论推演的话 , 预计对草甘膦的带动力更强 。 具体情况有待结合农户的种植习惯做实际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