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康巴汉子可能不吃辣:四川有哪些“不四川”的地方?( 三 )
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用花名命名的城市(攀枝花即木棉花),当地人说着西南方言和东北话混合而成的方言 。比如,“做什么”在云南话中是“搞哪样”,在东北话中是“干啥”,在攀枝花人说来则是“干哪样”——典型的云南话+东北话 。
今天攀枝花市所在地,在同治八年(1869)前后形成了一个村庄,叫“上下坝村”,因村口有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每年花季满树火焰般的红色吸引往来行人,人们就把这个村改叫“攀枝花村” 。攀枝花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时任地质部长李四光向毛泽东同志汇报金沙江畔发现大铁矿 。1958年,中央批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 。攀枝花的面积不足我国国土面积的千分之一,却有着储藏量占全国两成的铁、占世界储量第一的钛和世界第三的钒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实施建设“大三线”战略,把攀枝花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在经济困难、技术条件低下的情况下修建了被外国专家判定为“铁路禁区”的成昆铁路,为开发攀枝花创造条件 。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后为了便于保密,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
1965年至1978年期间,数十万移民从全国28个地方来到这里,扑在攀枝花特区的建设中 。工厂里说东北话,公交乘务员报站讲天津话,政府部门里能听到北京话……全国各地的方言云集于此,给攀枝花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毛泽东同志曾对攀枝花寄予厚望,在位于攀枝花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第一展厅,有一句毛泽东同志的话:“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是钢铁厂问题 。”
今天,攀枝花生产出全国三分之二的高铁百米钢轨,每天提供5万米长的高铁钢轨 。二滩电站装机容量更是仅次于三峡的规模,以二滩湖为中心形成的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攀枝花市的旅游胜地 。
当然,给更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依然是一个不讲四川话的攀枝花 。
除了攀枝花,还有一个地方也不怎么讲四川话,但它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曾经的保密单位——绵阳九院 。
九院于1958年在北京成立,历经三次搬迁:1962年开始从北京迁往青海海晏221厂核武器研制基地;1969年迁往四川“九〇二地区”;1990年开始向绵阳科学城调整搬迁 。
绵阳与九院的“缘分”,始于1965年,同样源于“三线建设” 。彼时,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代号为“九〇二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确立,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和广元市的山区,主体在梓潼县城(隶属于绵阳) 。因此,全国研究核武器的科学家都相继前往梓潼,如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等都曾在梓潼工作 。1985年1月九院开始使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为对外名称 。从90年代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始逐渐向绵阳搬迁 。2000年,绵阳科技城成立,成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 。
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其他宝贵的“三线”企业,这为绵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三线建设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绵阳科技城这一片区基本使用普通话,而非四川话 。当然,四川还有很多“不四川”的地方,换句话说,“不四川”也是四川的特征——这种多元并包才是四川的样子 。正如丁真在微博发的“成都到我们屋头有600多公里”,四川的大又何止600公里,那是从古蜀王国甚至更早的时期开始,逐渐绘就的一幅精美画卷 。
参考资料:
四川日报:《以需求挖潜力让川菜飘香全世界》
那一座城:《攀枝花|50年都没被四川话同化,攀枝花人咋这么刚!》
新华每日电讯:《攀枝花:花是一座城》
推荐阅读
- 孙悟空形象还原 可能并非六小龄童那个样子!
- 末代皇帝溥仪密闻 皇帝溥仪可能是个同性恋者?
- 解字 如果在古代说你是商人 那么有可能是罪犯!
-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窦婴伪造遗诏有可能吗
- 震撼!你可能不知道的古代10大历史真相
- 史册中鲜为人知的“女汉子” 不止有花木兰
- 王婆卖瓜中王婆本是汉子 喋喋不休被戏称王婆
- 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
- 即使没有满清李自成也绝对不可能坐稳10年江山?
- 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原型是谁?很可能是这位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