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四大家之杜甫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四 )
书法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 。从记载来看 , 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 , 整体以意行之 , 赞赏古而雄壮 , 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 , 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同时 , 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 , 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
文学特点
诗文表述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 , 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 ,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 , 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 , “体沉郁之幽思 , 文丽日月” , 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 , “至于沉郁顿挫 , 随时敏捷 , 而扬雄、枚皋之徒 , 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其诗歌风格的形成 , 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 , 杜甫处于盛世末期 , 少时有雄心壮志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 , 国运衰微 , 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 ,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 , 趋近现实主义 。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 , 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 , 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 , 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 , 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 , 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 , 对淆乱乾坤的指斥 , 对横行霸道的愤慨 , 对漂泊流离的悲伤 , 对生灵涂炭的悲悯 , 对物力衰竭的惋惜 , 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 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 , 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 , 举上句 , 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 , 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 , 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 , 但说得眼前 , 远不过数十里内 , 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 , 能说两军州 , 能说满天下 , 此其所为妙” 。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 , 是兼备多种风格的 , 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 , 盖所谓上薄风骚 , 下该沈、宋 , 言夺苏、李 , 气吞曹、刘 , 掩颜、谢之孤高 , 杂徐、庾之流丽 , 尽得古今之体势 , 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 , 穷高妙之格 , 极豪逸之气 , 包冲淡之趣 , 兼俊洁之姿 , 备藻丽之态 , 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 , 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 ,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 语言精炼 , 格律严谨 , 穷绝工巧 , 感情真挚 , 平实雅谈 , 描写深刻 , 细腻感人 , 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 ,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 , 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 , 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 , 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 , 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 ,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 , 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 。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 , 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 , 诗中之《四子书》也 。”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 , 具有炼字精到 , 对仗工整的特点 , 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另外 , 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 , 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
推荐阅读
- 明末四大公子 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四人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冻死者难以计数
- 金瓶梅中的大款花子虚为何只混成了老四
- 盘点古代史上四次焚书事件 不止焚书坑儒
- 袁世凯逼退清帝 四百万两“优待费”耍噱头
- 令人震惊 人类史上被诅咒遗弃的五大家族盘点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先秦四大荒唐的好色君王
- 唐宋八大家都有什么丑闻?韩愈靠吃硫磺壮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