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因为蜜蜂的尾针与其内脏相连 , 在尾针被留下的同时 , 蜜蜂的内脏也会随着尾针的失去而被拉出 , 从而对自身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
但是实际上蜜蜂的尾针并不是真的只是一次性工具 , 也不是用过以后就相当于是“自杀” , 通常来说经常侵扰蜜蜂巢穴的往往是一些昆虫 , 身体都有着硬质表皮 , 蜜蜂的尾针也是进化出来与昆虫进行抗衡的产物 , 刺进去后可以再拔出来 , 根本不会死亡 。
只是哺乳动物的皮肤不同于昆虫 , 而是致密的收缩性较高的角质层 , 蜜蜂蛰下去尾针不能拔出来 , 只能留下尾针 , 迎来死亡 , 这才导致它们的举动如同“自杀”一般 , 杀敌一百自损八千 。
盘羊
盘羊在2020年被列入近危动物 , 目前2021年亚洲只有不到8万头盘羊的数量 , 甚至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盘羊都绝种了 , 无法看到它们的身影 。
这种盘羊通常生活在5000米之上的高山地形 , 比起绵羊而言体型粗壮 , 头大尾小 , 体长1.2米到2米 , 多为褐灰或者污灰色 。
雄性盘羊有着巨大的螺旋状的羊角 , 角基粗大 , 从头顶向后上方向生长 , 再分别沿着外侧向下弧线弯曲 , 最后的角尖往往又会呈刀片状向上卷 。
雄性盘羊的角都十分粗大 , 甚至最长可以达到1.9米 , 远远超出人类平均身高 , 或者说是目前大多数人类都无法达到的体长 。
雌性的盘羊也有角 , 只是较雄性来说简单而细短 , 一般只有半米左右 , 如同镰刀一样 , 弯曲也并不大 。
然而通过观察 ,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雄性盘羊如此夸张的角并非是为了反抗天敌的攻击 , 向下弯曲的螺旋状羊角很难对其他动物造成影响 , 甚至最多只能和山羊类似 , 用角去顶撞 。
可是山羊的角却十分短小 , 盘羊为什么要长出这样巨大且毫无对敌作用的羊角呢?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 很有可能雄性盘羊的角只是为了在雌性面前获得更多的关注 , 从而得到交配的权利 。 这就好比孔雀一样 , 雄性的孔雀为了得到雌性的欢心 , 往往头顶蓝绿的羽冠 , 并且会开出绚丽而灿烂的尾屏 , 对雌性进行表演 , 甚至在它表演高潮期间还会颤动尾屏 , 看起来如同在发光一般 , 格外漂亮 。
盘羊也是如此 , 雌性盘羊往往会更加看好体型更强壮、角更大的雄性 , 在雄性经过竞争 , 好不容易获得了胜利后 , 如果角比较小 , 雄性也可能无法获得交配权 。 因此 , 在雌性的选择下 , 有着更大羊角的盘羊基因也被传承了下来 。
然而盘羊的角也为它们带来了灾难 , 事实上雄性盘羊的角不会停止生长 , 而是会持续不断地延长 , 随着盘羊的年龄越大 , 它们的角也会越来越巨大 , 并且重量也会增加 , 从而对盘羊本身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 , 影响它们的活动甚至是低头进食行为 。
除此之外 , 有些雄性的盘羊运气十分不好 , 它们的羊角在不断生长当中很有可能不会向外弯曲 , 而是朝着盘羊头部内侧延长 , 这样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 , 这些雄性盘羊的羊角将会在时间的发展下不断靠近自己 , 尖锐的角尖会戳进盘羊的头颅或者咽喉 , 从而受伤或者感染而死 。
一般来说 , 盘羊的寿命在10岁到15岁之间 , 但雄性的盘羊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在7到8岁时被戳死 , 而就算羊角向外生长 , 雄性盘羊也会因为角太大而无法负担重量 , 从而被饿死 。
鹿豚
无独有偶 , 除了盘羊以外 , 鹿豚也是一种生长着会活活戳死自己的长牙的动物 。 这种动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附近 , 原本栖居在温暖的海岸和低地 。
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加剧 , 不断侵占着大片土地 , 茂密的植被被砍伐 , 越来越多动物的家园遭到破坏 , 因此鹿豚不得不改变自己固有的生存环境 , 来到了高低的森林和丘陵 。
我们都知道野猪拥有一对獠牙 , 在奔跑下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能用獠牙撞断一棵大树 , 甚至因为它们性情凶猛暴躁 , 根本不会惧怕其他的捕食者 , 还曾经反杀过猎豹 。
而雄性鹿豚比野猪还要多两枚獠牙 , 下面的獠牙与后者相似 , 但这些獠牙并非是像野猪一样向外弯曲 , 反而是四枚獠牙都集中在了一起 , 看起来就像是鹿的角一样 , 这也是“鹿豚”这个名字的来源 。
事实上 , 鹿豚的两对獠牙根本没有攻击敌人的能力 , 而是为了迎合雌性的喜好 , 获得交配的权利 , 才生长出来的“装饰品” 。
并且与雄性盘羊的遭遇一样 , 雄性鹿豚的上獠牙穿出上颚和脸部 , 并且向上弯曲 , 而且它们的獠牙生长方向还没有规律 , 有的会交叉生长 , 有的如同竹笋一样往上 , 但是假如运气不好 , 这些獠牙就会弯向鹿豚的头颅 , 直到戳死自己 。
推荐阅读
- 新的文件格式帮助研究人员缩短DNA分析时间
- 2022 年12 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事件
- 纳米晶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难溶性药物,以克服药物溶解度差的缺点
- 科学家成功地配制了,各种具有溶解和吸收行为优势的纳米晶体制剂
- 水不溶性药物由于溶解度低需要大量有机增溶剂,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 斯坦福科学家用年轻人血液让老年人逆生长27%,或成延寿爆款
- 科学家证明了,纳米悬浮液中的真皮姜黄素纳米晶体,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
- 华林科纳氮化镓的大面积光电化学蚀刻的实验报告
- 出乎意料!2021年全球平均温“重回”3年前,地球是不是降温了?
- 好消息!乳腺癌新药Enhertu(DS-8201)获FDA优先审查:疗效击败T-D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