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爱因斯坦之前就发现了空间扭曲,可是却遭到了无数打击( 四 )


这么牛的高斯 , 他有没有感到第五公设有问题呢?当然感受到了 , 他早在十五岁上就感到了 , 不过他并没有公布 , 为什么不公布呢?因为他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小王子 。
想一想王和王子的区别吧 , 看看朱元璋 , 虽然说也是皇帝 , 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驴多 , 以致于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先起 , 百僚已睡朕未睡 , 不如江南富足翁 , 日高丈五犹披被”的慨叹 。
看得出当王不容易了吧 , 这个例子不太恰当 , 还是看看科学上的王吧 。
牛顿爵爷绝对是科学上的王 , 可这一辈子都没有消停过 , 先是怼胡克 , 怼完胡克又来了莱布尼茨的挑战 , 一辈子不是在撕逼就是在撕逼的路上 , 这一辈子忙的呀连个老婆都没有混上 。
王子就不同了 , 可以和王一样纵享人间繁华 , 不一样的是王子可以一直快快乐乐 , 没事就四处游玩 , 还能顺便带个公主回来 。
要是数学王子呢 , 那就是一直出于人们的赞颂之中 , 而不必承担各种各样的争吵 , 高斯就选择了这一条路 , 对于可以有争议的想法他从来不发表 , 这样他就可以当一个快乐的小王子了 。
高斯对于一些想法虽然不发表 , 不过也都偷偷摸摸地写在笔记里了 , 这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 以至于后来的数学家们有了什么新想法 , 都得先去翻一翻高斯的笔记本 , 别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东西早就被祖师爷解决了 , 这也太没面子了 。 不过这是对后世的数学家来说 , 当时的数学家可不知道高斯的这个爱好 。
高斯的大侄子波尔约就栽在了叔叔手里 。
波尔约的父亲老波尔约是高斯最好的朋友 , 他也是第一个意识到高斯的伟大的人 , 当初高斯的母亲就问过她 , 高斯到底怎么样?他告诉高斯的母亲 , 高斯未来会是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 。
波尔约就对第五公设提出了疑义 , 看儿子这么有出息 , 老波尔约当然高兴 , 不过觉得儿子玩得有点大 , 他决定还是让高斯把把关 。
高斯看到大侄子的论文非常开心 , 他说论文很好 , 不过不能过多赞誉 , 因为这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 这当然是高斯的谦虚 , 也是对后辈的勉励 , 可是波尔约却误会了 , 他以为这是叔叔高斯要抢他的发明权 , 这也难怪呀 , 数学史上也不是没这时 , 为了微积分的发明权牛顿和莱布尼茨都吵翻天了 , 可是他俩吵是由于俩人水平旗鼓相当 , 想一想自己和高斯的差距 , 波尔约顿觉心情沮丧 , 从此偃旗息鼓 , 再也没有涉足第五公设 。
连自己的大侄子高斯都不站出来支持 , 更何况是素不相识的罗巴切夫斯基了 , 不过高斯还是力所能及地帮了罗巴切夫斯基 。
高斯看到了罗巴切夫斯基用德文写的非欧几何著作 , 私下里就称他为“俄罗斯最卓越的数学家” , 这对于高斯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 并下决心开始学习俄语 , 打算开始阅读罗巴切夫斯基其它的著作 , 为什么他不要求罗巴切夫斯基用德文多写几部呢 , 莫非高斯也感到了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 , 当然不是 。
因为高斯的所有评价都是私下的 , 要是他要求罗巴切夫斯基用德文多写两部 , 这就意味着他承认了罗巴切夫斯基的研究 , 这是高斯不想做的 , 不但这样 , 他还不准朋友向外界泄露他对非欧几何的看法 。
单单这样的支持是没有用的 , 高斯又积极推选罗巴切夫斯基担任哥廷根皇家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 可是在他的亲笔推荐书中他只字未提罗巴切夫斯基在非欧几何上的贡献 , 因为这样又会暴露他对非欧几何的支持 。
由于高斯所有的支持都没有公开过 , 他所有的支持的作用也近乎为零 。
高斯不对非欧几何发表看法仅仅是由于他不想争吵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高斯其实对非欧几何也不太了解?
当然不可能 。
17岁时高斯就说过“曲面三角形的外角和不等于360°” ,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这就是说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等于180° , 这就是罗巴切夫斯基所说的非欧几何的内容 。
可是高斯说的是曲面三角形呀 , 欧几里得人家说的是平面呀 。
盲生 , 你发现华点了!
欧几里得最大的错误就是书名起错了 , 书名叫做《原理》好像是全宇宙真理一样 , 就算后来利玛窦和徐光启改成了《几何原理》也没有改对 , 应该叫《平面几何原理》才对 , 在欧几里得看来 , 世界就是一个大平面 , 而实际上这个平面是不存在的 。
平面的观点是古希腊哲学中根深蒂固的一贯观点 , 后来都影响到了牛顿 , 牛顿力学的基本假设就是存在一个静止的时空 , 这个静止的时空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大平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