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或藏于超大黑洞中 利用恒星获取能量



外星人或藏于超大黑洞中 利用恒星获取能量


文章图片



外星人或藏于超大黑洞中 利用恒星获取能量


文章图片



外星人或藏于超大黑洞中 利用恒星获取能量


文章图片


关于整个宇宙有无外星人 , 以及它们究竟在哪里 , 这一直是科学家想弄明白的问题 。 根据俄罗斯宇宙学家维切列夫-道库恰耶夫(Vyacheslav Dokuchaev)称 , 最终伴随着人类的技术发展 , 我们能够在超大质量黑洞之中生存 , 并且目前超级文明的外星人可能已存在于黑洞 , 它们能够打败地球人类 。

尽管超大质量黑洞被认为是太空中最具破坏性 , 完全不适宜生命居住 , 但仍有可能生命体存在于超大质量黑洞之中 。 道库恰耶夫表示 , 这与科学分支有点儿相似 , 如果真有生命存活于超大质量黑洞中 , 它们将进化成为星系中最先进的文明 。
超大黑洞的形成目前的理论是这样的 , 某一个大质量恒星濒临灭绝 , 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 , 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即停止 , 随后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形体 , 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 。 这时候就有两种可能 , 一种是压缩极致到了极限 , 这时候会成为中子星 , 另一种突破极限 , 无限制地压缩下去 , 这时候就变成了超大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具有强大的引力作用 , 但是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核研究学会的道库恰耶夫表示 , 最新研究显示在某些类型的黑洞中可能存在着高级文明的证据 。

在带电、旋转的黑洞中 , 光子可存在于稳定的周期轨道 , 道库恰耶夫专门从事周期轨道和动力学研究 。 他研究指出 , 如果黑洞中存在适合光子的稳定轨道 , 那么将有可能存在行星的稳定运行轨道 。 但这种稳定的轨道仅存在于跨越黑洞表面的临界点 , 进入黑洞表面则出现时间和空间的逆转 。
道库恰耶夫称 , 超越黑洞表面还有另外一个领域 , 叫做“柯西表面(Cauchy horizon)” , 在这里时间和空间处于稳定状态 。 在柯西表面可存在生命体 , 但它们进化生存状况与地球人类完全不一样 , 它们能够承受巨大的潮汐引力波动 。
在我们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具有40亿倍的太阳质量 , 吸积盘上盘踞着数百万度的气体物质足以提供巨大的辐射能 。 台北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诚井上(MakotoInoue)和日本千叶大学的横尾広光(HiromitsuYokoo)认为先进的外星文明可能集中资源在星系核心区域建造环形“能量站” , 可围绕着中央大黑洞旋转 , 并处于太阳系面积大小的吸积盘之外 。

这样吸积盘上的能量辐射便可以被收集到“能量站”中 , 每个“能量站”使用了超过100英里直径的巨型天线并通过微波束传送 。 或者 , 外星智慧文明可用星际分子云作为高效的能量传输系统 , 也可称为微波激射器(MASER) 。 通过发射强烈的相干光束作用于气体、液体或者固体介质的原子或者分子 , 迫使其处于相同的工作波长 。
科学家们认为 , 作为中小型黑洞前身的恒星 , 其形成的条件比先前想象的要广泛 。 他们的理论认为 , 这些前体恒星不仅通过吸积星际气体 , 而且通过吞咽其他较小的恒星而成长 。
不过这一切都是从巨大的星际气体云开始的 。 在这些云层中 , 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 , 大质量恒星可能会坍塌 。 这些始祖恒星最终会演化成中小型恒星 。

但是其中存在问题 。 研究表明 , 直接崩塌只能发生在金属丰度较低的云中 , 没有比氢和氦重的元素 。 氧和碳等较重元素的存在才会改变气体云的动力学 。 这些金属冷却了气体云 , 当气体自坍缩时 , 它会分裂成更小的云 。 这些较小的云团随后导致形成较小的恒星 , 而不是一个足够大的质量成为SMBH的前兆 。 因此 , 这些原始气体云的直接崩塌不能解释我们在星系中心看到的所有超大质量黑洞 。
由共振作用激发产生的相干放大可以使吸积盘上的辐射进一步增强并形成明显的准直光束 。 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周围就存在着自然形成的巨型气体云微波激射器 。 因此 , 在高级智慧生物看来 , 用“人工方式”对黑洞吸积盘辐射进行“抽取”并不是一件难事 。 超级外星文明则可能集中建立“能量站”环绕着黑洞 , 形成黑洞辐射能量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