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超市购物拼的是战术( 三 )


特价区“浑水摸鱼”
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 , 但有些促销未必真的便宜 。比如 , 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着该商品的生产厂家 , 同时混放其它品牌 , 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 , 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 , 只标便宜的价格 , 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 。其实 , 很多特价商品并不“超值” 。
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 , 这也成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 。逛超市时 , 你可以算一算 , 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 。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 , 如饮料、薯片等 。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 , 比如480克、458克等 , 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
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 , 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 , 其实来历可疑 。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 , 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 , 分装销售 。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 , 剩下的切成小块 , 用保鲜膜包装起来 , 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 , 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
利用灯光以“色”诱人
在一些小超市中 , 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粉红色灯 , 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 , 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 , 一般来说 , 肉类常用红灯光 , 面包类常用黄灯光 , 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
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时 , 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 。其实 , 在他们热情的背后 , 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 , 质量也不出众 , 所以利用“人海战术” , 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 , 并给以高比例提成 。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 , 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商品 , 将顾客忽悠得“雾里看花” 。
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 , 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 。调查发现 , 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 , 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 。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 , 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 , 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 。
【生活小常识 超市购物拼的是战术】结语:在生活中 ,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 逛完超市回家后总是会发现 , 买的总比原先预想的多 , 回家后也往往会后悔买了不该买的东西 , 超市里各种食物和商标数不胜数 , 使人无所适从 , 建议大家按照小编的建议理智购物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