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场马屁精解缙是如何被马屁同僚所害死?
低调的冯道73岁无疾而终,而高调的解缙却只活了47岁,且是“非正常死亡” 。这是一条奇怪的逆淘游戏规则 。拍马者也优汰劣胜 。
解缙,一个明代奇才,一步步变成“高端马屁精”,但这位有才的马屁精,最后却还是被拍马无术的同僚“忌才”而死 。
朝堂上低调或高调的官员,与忠奸无关,不是低调的官员就是奸,高调的官员就是忠 。在评价解缙这个人时,所谓“忠奸”及“名节”是个伪命题,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 。后人有赞解缙: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对国家忠心耿耿,视个人生死于度外 。这种高度评价,倘若解学士在天有灵,听了也定汗颜 。建文之难中,这位奇才临阵脱逃、改换门庭的表现,实在配不上“名节”二字 。
所以,这里我们就事论事,不谈品质,只谈“才气”与“调门”之关系 。
就才而言,当时明朝初期三任皇帝的朝堂上,解缙之才首屈一指 。否则,就不会有解缙版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出炉 。当然,这个“才”主要指文才,并非治国安邦的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即便是文才,当时朝堂之上也没几个拿得出手的,在奴才与马屁精的群体中,才华横溢高调出击的解缙还是相当突出的 。
按庸俗政治学分析,解缙之死,一点也不冤 。谁让你摆不正位置,参与皇帝继承人的斗争中?你自鸣得意的“好圣孙”、“启争也不可”之语,公开支持皇帝大儿子贬斥皇帝偏爱的二儿子,在暴君朱棣眼里,已经严重越位,预定死期 。
虽说解缙是越位而死,可是死得也有冤屈——他不是主动越位,上赶找朱棣掺乎皇位继承人这件事,而恰恰是朱棣主动找解缙“征求意见” 。
领导找你“征求意见”,其实是希望你“没意见”,这就是中国历史朝堂上的毁人游戏 。
高调的才子太把皇帝的“仿真状”当真了,于是乎“善称之不容口”、“无顾忌” 。他哪里晓得那只是“表面姿态” 。才子高调发言是为了表现才,但是,朝堂上,有时却需要你装聋作哑,只需要奴不需要才 。
在领悟领导的实际需要上,解缙远不如前辈冯道聪明 。五朝元老、不倒翁冯道虽庸才碌碌,但定位很准,调门很低,他把自己定位为“大勤务兵”,老奴不谈主子范畴的事,所以苟全性命七十余载 。
【明代官场马屁精解缙是如何被马屁同僚所害死?】高调的解缙所恃之物,无非二者 。一者才,二者宠 。他因才受宠,因“调”失宠 。在主人眼里,你首先是奴,然后方是才 。你把奴才这两个字的位置掉了个个,就会遭到主人的厌恶和抛弃 。在奴才与主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受宠若昏的奴才,才会把什么“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的鬼话当真 。
本文不为马屁精叫屈而为才子鸣冤 。解缙并非在官场上一窍不通的书生,他的拍马之术也是出了名的,靠拍马诗词赢得朱元璋朱棣这一对暴君父子的欣赏,能说他是不识时务吗?但问题就在这里,一个才子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才华用在在拍马屁上,还是免不了杀身之祸,这是为什么?因为在真正涉及国家大事和未来政权继承的问题上,你若表现了不应有的才华和独到见解,也终将被主子不容所毁灭 。
直接导致解缙落马的有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跟解缙的高调作风有关 。
一是“泄禁中语” 。即将国家机密大事随便说给别人 。二是“廷试读卷不公” 。就是说解缙主持两次会试,判卷不公,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本乡本土的江西人 。这两件严重政治过失,都是解缙的政敌——他所冒犯的“太子漏子”朱高煦举报的 。
依解缙的高调放旷的行事风格,谨慎二字不在他的字典中,这两件举报未必空穴来风 。只不过政敌要夸大其词,借题发挥 。关键是朱棣的态度,他不是个没主见的皇帝,为什么听信了“谗言”呢?须知,在暴君眼里,任何人不是他的宠物,就是他的棍子,当他对骄傲的宠物已经厌烦时,那么就要用棍子打打宠物的威风了 。
朱棣采信解缙政敌的举报,不排除是对高调的才子“杀威”考虑 。
然而这两件事即便属实也是过错不属罪行,朱棣只能将解缙降职使用 。但对才子嫉恨何止一个“太子漏子”,解缙口无遮拦,得罪的同僚多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解缙对官场那些用庸才的著名挖苦和讽刺 。对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如实品评 。说某人诞而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却短于才华;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 。然而这些被他藐视的人,恰恰是一二品大员 。他们听到解缙的评论,怎能不反感甚至嫉恨?
推荐阅读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明代社会风气很开放 笑贫不笑娼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明代妇女自杀成风 明朝明代妇女自杀的原因
- 晚清官场的送礼惯例 林则徐也收受贿赂
- 明朝服饰 明代皇后霞帔
- 明代皇室媚药秘闻 明世宗服药后弄死宫人
- 明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评定试卷的?
- 明代的疯狂贪污 皇宫修扇窗户要5000两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