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元宇宙加速近眼显示产业化( 二 )


硅基显示方案在各项指标上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近眼显示的要求 , 但是技术成熟度和量产能力还有待提高 。 “光学镜头能力的限制和硅片价格昂贵导致成本偏高 , 硅基OLED主要应用在高端产品上 。 未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 硅基OLED若具备成本竞争力 , 会出现革命式的爆发 。 ”杨婷婷表示 。
近年来 , 国内掀起硅基OLED投资热潮 , 仅2020年产线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 , 奥雷德、京东方、维信诺旗下的昆山梦显、熙泰科技、合肥视涯等企业纷纷入局 。 根据厂商披露的产线建设规划 , 2022年部分产线将完成建设进入点亮阶段 , 甚至开始爬坡和量产 。 京东方发布的公告显示 , 12英寸OLED微显示器件(硅基OLED)项目将分3期实施 , 项目第一阶段预计于2021年点亮 , 第二阶段于2022年点亮 , 第三阶段于2023年点亮 , 预计将于2024年1月全部完成 。
随着京东方、视涯等厂商的产线点亮和产能提升 , 硅基OLED有望最先“乘风”元宇宙 , 产能和市场都将迅速扩张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 , 2023年硅基OLED的市场规模将达900亿美元 。
Micro LED还在产品化路上
相比硅基OLED , Micro LED是科技巨头押宝的另一个AR/VR近眼显示方案 。
国外厂商Vuzix、TCL旗下的雷鸟科技、小米等众多厂商已经发布Micro LED智能眼镜或AR设备概念产品 。 有消息称 , 苹果也在和中国台湾的LED厂商晶元光电 (Epistar) 合作研发Micro LED显示产品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曾经表示 , Micro LED可应用于VR/AR两个微显示领域 。 他认为Micro LED会最先在AR领域实现突破 。
郑有炓解释说 , AR眼镜用近眼Micro LED显示方案 , 要求极小面积、高分辨率 。 由于传统的精准拾放、转印等巨量转移技术面临挑战 , 可以借助Si微电子技术实现另辟蹊径 。 与VR相比 , 由于AR产品上的Micro LED可以单色、单片以及用硅材料支撑 , 因此可以批量生产 。
据了解 , Micro LED具有超薄、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光电子研究室主任耿怡早前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介绍说 , 从参数上来看 , 相比硅基OLED的微秒级响应 , Micro LED已经能够实现纳秒级响应 , 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 。 在对比度指数上 , 相比硅基液晶的1000∶1的对比度 , Micro LED的对比度已经提升至100000∶1 , 亮度提升至10万尼特 。 此外 , Micro LED可搭配光波导成像方案 , 生产的产品厚度更薄 。
由于Micro LED具备上述特点 , 该类型屏幕更容易实现高PPI、体积小、易于携带、功耗低 , 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近眼显示设备 。 由于单个LED灯珠的体积更小 , Micro LED能够在单位面积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Micro LED将在AR/VR应用中具备更大的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