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元宇宙对未来网络技术的挑战( 三 )


与“通信型”终端相比 , “计算型”终端和“功能型”终端则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有着不一样的需求 。 支持“计算型”终端的数据中心网络 , 端到端带宽需求往往在几G到几百G之间 , 端到端时延需求则在微秒级别 , 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支持“功能型”终端的车联网和工控网络 , 端到端带宽往往并不高 , 但时延要求确定性保障 , 而且要求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融合 。
在IP协议的基础上 , 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创新 , 来满足不断涌现的新型终端和应用的需求 。 比如 , 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网络超高带宽和超低时延的需求 , 传送层协议就从广域网使用的TCP升级为RDMA/RoCE;为了满足工控网络对确定性时延的需求 , 目前IETF也成立了DETNET(确定性网络)工作组专门制定有关RFC标准 。 对于元宇宙向网络技术提出的新需求 , 互联网也会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应对 。
03
?
如果说元宇宙对网络技术带来了 “新挑战”的话 , 一定是有某些需求给互联网技术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甚至“挑战”到了互联网技术的设计原则;否则的话 , 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支撑 , 谈不上“新挑战” 。 我个人认为 , 元宇宙对网络技术的挑战 , 与近年来同样受到密切关注的“功能型”终端带来的网络技术挑战类似 ,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挑战一:虚实融合要求真实可信 , 主要矛盾是端到端信任需求与互联网“开放互联”、“分布式架构”的设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
要建立这样的网络空间虚实融合可信治理体系 , 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 。 包括元宇宙在内的互联网应用 , 对安全可信的需求是端到端的 。 但互联网是一种“网间网” , 并没有集中控制系统 , 而是各个自治网络之间依靠默认的彼此信任、以完全分布式的方式来实现互联互通 。 因此如何实现可信治理体系所必需的地址、路由、身份等信息在自治网络之间的安全可信传递 , 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
拿路由安全来举例 。 2021年10月以来连续出现的Facebook断网事件、韩国电信断网事件等 , 都体现了互联网域间路由协议BGP的薄弱性 。 为了应对分布式域间路由在安全可信方面的局限性 , 当前国际互联网协会发起的MANRS(互联网路由安全相互协议)计划 , 呼吁各运营商部署RPKI系统来实现路由安全 。 但RPKI解决路由安全的思路 , 是通过一种类集中式的架构来实现的 , 在一定程度上又违背了互联网“分布式架构”设计原则 。
因此 , 如何解决网络空间虚实融合可信治理体系与互联网“开放互联”、“分布式架构”设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 是元宇宙对网络技术提出的一大挑战 。 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是分布式信任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