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散热与可靠性兼得的极限挑战:我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二 )


零和博弈|散热与可靠性兼得的极限挑战:我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文章图片

硬盘内部结构图
御风而行的“逍遥”苦旅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言:“夫列子御风而行 , 泠然善也 。 旬有五日而后反 。 彼于致福者 , 未数数然也 。 ”一场不强求结果的十五天旅行 , 固然悠游潇洒 , 但仅限于个人境界 , 无关万物苍生 。
当张海龙及其背后的研发团队遭遇系统风扇与硬盘的激烈博弈 , 想在散热和可靠性的夹缝中寻求突破时 , 他们无法轻松自在 , 跨度长达一年半的“御风之旅”充满艰辛 。
风冷方案历经40多年的演变 , 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实现散热优化:一是从散热器入手 , 比如材料由铝变成铜、将翅片加大扩展散热面积、改良热管排布、利用富余空间补充远端散热等;二是提高风扇速度 , 制约点是机电控制和马达质量 , 主要交由几家专业的风扇厂商负责;三是在发热元件附近部署传感器 , 类似人体的末梢神经 , 一旦感知局部升温就快速投放冷量 , 反馈越灵敏 , 调控越精准 。
对服务器厂商而言 , 风扇调控策略是其擅长的领域 , 研发团队要做的 , 恰是从系统风扇本体的声振性能为切入点 , 解决散热与可靠性之间的博弈 。
从可能的振源到受振敏感元件之间的路径太多 , 需要借助对比和定量分析法 , 对各个因子逐一进行耦合切断 , 主板、存储控制卡、背板连接器等都曾上过“黑名单” 。
在经历近半年的排查分析后 , 一个“突发奇想”的行动——索性切开机箱 , 把振动传递路径上的影响因子全部做解耦抽离 , 迫使真正的“元凶”浮出水面 。 机箱一切两段 , 切断了机械传动路径 , 中间用纸板把硬盘和风扇隔开 , 硬盘不再受风的影响 , 同时对风扇产生的噪声也有一定遮挡 , 硬盘读写功能逐渐攀高 。 再换不同转速的风扇及方案组合进行反复验证 , 最终工程师找出了“气动噪声”这个“深藏不露”的重要影响因子 。
在流体力学中 , 这个影响因子叫做:“湍流” , 也就是济南趵突泉公园康熙题字碑的“激湍”的标准名称 。 湍流打到风扇扇叶上 , 风回来得比较无序 , 而且有部分声音从风扇背面传到前方 。 要把大的空气漩涡破掉 , 最理想的方案肯定是将湍流转换成层流 , 或者在高风压条件下把大湍流切成小湍流 。
零和博弈|散热与可靠性兼得的极限挑战:我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文章图片

2021年秋季清华大学《湍流概论》中湍流产生的介绍
PS:H.Tennekes&J.L. Lumley 曾对湍流进行过评论:尝试解决湍流问题的成功与否 , 强烈地取决于包括做出关键性假设的灵感 。湍流需要奔放的发明者 , 正如需要专业分析师那么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