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利用率仅5.3%,柔宇上市是假扩张、真圈钱?
文章图片
图1/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言可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商业数据派》发现 , 目前柔宇科技的产能并不饱和 , 今年上半年一期产线仅出产1230片全柔性显示屏 , 产能利用率仅为5.3% , 在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 , 柔宇科技为何要急于用上市募资的三分之一资金扩建二期项目呢?
柔宇科技的净亏损也一直在扩大 。 2020年上半年 , 公司的净亏损达到了9.6亿元 , 约为期内营收的9倍;2019年亏损则为10.73亿元 , 约为当年营收的5倍 。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 , 一直饱受外界争议的柔宇科技在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报稿 , 正式启动了柔宇科技的上市之旅 。
招股书显示 , 按照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 , 柔宇科技估值将达到578亿元 , 按照2019年的营收2.27亿元测算 , 市销率高达254.6倍 。
在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 , 柔宇科技144.3亿元的集资额仅次于中芯国际 , 而在科创板拟上市的公司中 , 柔宇科技的募资额也高居第三位 , 仅次于京东数科的204亿元 , 和吉利汽车的200亿元 。
根据柔宇科技招股书 , 此次公司预计总集资额为144.34亿元 , 其中4.62亿元用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 49.39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 , 11.23亿元用于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项目 , 7.1亿元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 , 而有72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文章图片
图2/13
这意味着柔宇科技上市后 , 最大的两笔开支 , 一笔7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而另一笔49.39亿元将用于柔性显示基地扩建项目 , 但《商业数据派》发现 , 目前柔宇科技的产能并不饱和 , 今年上半年一期产线仅出产1230片全柔性显示屏 , 产能利用率仅为5.3% , 在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 , 柔宇科技为何要急着扩建二期项目呢?
另一方面 , 以目前柔宇科技72.08亿元的总资产 , 要在资本市场以近600亿估值上市 , 其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
文章图片
图3/13
不主流的柔性屏
柔宇科技称 , 公司一直从事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主要产品为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等 。 2012年 , 柔宇科技开始专注创新柔性显示电子技术 , 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全柔性电子技术完整解决方案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 。
柔宇科技目前所在的领域确实非常垂直 , 而柔宇科技则一直对外宣称 , 其柔性屏是特有的自有知识产权 。 目前应用于高分辨率(分辨率大于 300PPI)全柔性显示屏的工艺路线主要为 LTPS-TFT(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工艺)技术和 ULT-NSSP(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 。
而ULT-NSSP 是柔宇科技在国际上拥有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体系 , 公司的 ULT-NSSP 技术制程温度更低 , 器件结构更简单 , 工艺流程更简单 , 生产设备投入更小 , 所生产的全柔性显示屏具有更好的弯折特性和可靠性 , 同时也降低了产线的投入成本 。
但是 , 柔宇科技的柔性屏是非常好的屏幕吗?
从柔性屏的发展历程来看 , 柔宇科技确实不落后 。 2013年10月7日 , LG Display宣布开始量产首款固定曲面屏OLED面板 , 用于智能手机 , 同年10月9日 , 三星发布固定曲面显示屏手机Galaxy Round, Galaxy Round是世界上第一款固定曲面屏手机 。
而在2014年8月1日 , 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 , 其厚度仅为0.01毫米 , 卷曲半径最小可达1毫米 , 可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等柔性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 。
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 , 柔宇科技走得有点太慢了 。 LG当年发布曲面显示屏后仅两天时间 , 三星就已经发布了曲面显示屏手机 , 但柔宇科技在2014年已经发布了最薄的柔性显示屏 , 真正商业化却等到了2018年 , 直到2018年10月31日 , 柔宇科技才向全球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 , 并于2019年第一季度量产出货 , 在2020年3月推出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2 , 并于2020年9月正式发布并全面出货上市 。
对于这种技术来说 , 4年时间行业已经可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为什么柔宇科技要花这么长时间才正式将手机推出市场呢?
从外界环境来看 , 2018年是折叠屏手机元年 , 2020年是折叠屏手机快速导入的关键一年 , 从三星的Galaxy Fold , 华为Mate X到摩托罗拉的刀锋Razr , 折叠屏手机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的试验田 , 而有分析认为 , 未来5年 , 可折叠的全柔性显示屏需求会快速提升 。
折叠屏手机是考验柔性屏技术的最大的应用场景 , 柔宇科技确实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折叠手机 , 但销量以及口碑都差强人意 。
另一方面 , 柔宇科技的屏幕技术并没有被广大手机厂商所接受 , 招股书显示 , 柔宇科技的客户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tu、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 , 没有一家是手机生产商 , 而相比另一家OLED生产商京东方 , 该公司早已为华为、vivo、OPPO等品牌厂商供货 。
而根据早前《中国企业家》报道 , 一位华为知情人士解释华为之所以没有采用柔宇科技的产品 , 主要是因为其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 , 无法满足需要 。
产能及销量未经市场考验
根据 Omdia 的预测 , 2020 年可折叠柔性 OLED 的出货面积仅占全球柔性 OLED 出货面积的 2.30% , 而到 2026 年可折叠 OLED 的出货面积可以达到全球柔性 OLED 出货面积的 16.60% , 随着未来折叠屏手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显示面积需求进一步扩大、全柔性屏在各行业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 全柔性屏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拉动 。
文章图片
图4/13
但实际上 , 在柔性OLED这一领域 , 柔宇科技根本还没有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预计2022年全球柔性OLED产能分布图显示 , 目前在柔性OLED领域 , 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三星 , 达到36% , 而京东方则达到21% , 维信诺为7% , TCL华星则为5% 。
文章图片
图5/13
从产能上来看 , 根据UBI Research的统计数据 , 2019年全球柔性OLED显示屏幕产量约为1.49亿片 , 其中三星的市场份额为78% , 京东方则占8% , 但从柔宇科技的产量来看 , 还有很大的努力的空间 。
今年上半年 , 柔宇科技的全柔性显示屏产量仅为1230张 , 而这并非因为柔宇科技的产线有限 , 在2018年6月 , 柔宇科技已经点亮投产了一期产线 , 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 。
文章图片
图6/13
而此前柔宇科技曾称 , 产线分为一期和二期 , 总投资额需要110亿元 , 一期投资60亿元 , 二期投资50亿元 , 按照约8寸的全柔性屏来计算 , 目前一期的产量约为280万片/年 , 而随着未来二期产线投入量产 , 柔宇科技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产能将达到880万片/年 。 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 , 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二期产线)属于产能扩建项目 , 项目建成后 , 预计年产 8 英寸全柔性屏 367万片、7.2 英寸全柔性屏 174万片、10 英寸全柔性屏 912 千片 , 总计新增年产能 632.4 万片 。
但实际上 , 柔宇的现有产能完全不饱和 , 在全柔性显示屏的生产上 , 每年的产能利用率很低 , 今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3% 。
文章图片
图7/13
对于今年上半年 , 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产量只有1230张 , 柔宇科技解释称 , 目前公司产量还处于爬坡阶段 。 2019年公司产量有所提升 , 主要是因为公司订单量增加 , FlexPai柔派手机开始量产出货 , 且公司进行了一定的备货 , 但2020年1-6月 , 受疫情影响 , 公司部分订单开始延后 , 同时因2019年还有部分显示屏备货 , 因此2020年1-6月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产品有所下滑 。
因此 , 有行业评论人士质疑 , 扩建产能以后 , 销量是否能跟上是个大问题 。 柔性屏和芯片制造一样 , 也是生产设备高投入的“烧钱”产业 , 一旦旧产品线被淘汰就意味着高折旧率 。
B2B+B2C不适合中小企业
“国产”、“自主研发”、“多项专利”、“全球独有”是柔宇科技一直标榜自己的标签 , 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境内外已授权 1,102 项专利 ,另外 1,326 项已提交申请;其中 , 境内已获得授权专利共 720 项 , 发明专利 152 项;境外已获得授权专利共 382 项 , 发明专利 200 项 。
而柔宇科技一直在研发上下得了血本 , 过去几年来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一直都超过100% 。 今年上半年 , 柔宇科技的研发投入为5.83亿元 , 占营收的502.01% 。 今年上半年 , 京东方的研发投入为39.24亿元 , 但京东方的营收为608.67亿元 , 意味着这一研发占其收入比为6.45% 。
文章图片
图8/13
如果按照“高科技”公司的战略规划 , 那么如此“高精尖”的技术 , 应该用在最尖端的领域 , 就是手机屏幕 , 与三星、京东方、TCL华星等厂商一决高下 , 但柔宇科技在尝试B端路线没有那么成功的前提下 , 开启了B2C模式 。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曾向媒体表示 , 柔宇科技与京东方等面板制造商的战略定位略有不同 , 京东方偏重B2B的模式 , 而柔宇科技是B2B+B2C , 意味着柔宇科技既研发生产全柔性显示和全柔性传感等核心基础器件 , 也致于拓展柔性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 , 并针对性地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
然而这些产品究竟是什么呢?在柔宇科技的招股书中 , 除了折叠手机屏幕以外 , 柔宇科技用大篇幅提到了车载市场、航空市场、文娱传媒、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场景 , 有网友评论称 , 柔宇科技是 “无用又炫技的概念品和平庸又滞销的量产品” 。
文章图片
图9/13
文章图片
图10/13
文章图片
图11/13
从营收分部来看 , 柔宇科技确实是一家B2B+B2C的公司 , 并且B2C的成分还很大 , 2020年上半年 , 消费者产品占营收比重为77.98% 。 但并没有披露究竟是哪些产品线是公司热卖产品 , 而消费者产品包括了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FlexPai2、Rowrite柔记、Royole Moon以及Royole X等 。 企业解决方案的营收比重则由2017年的82.04%下降到了22.02% 。
文章图片
图12/13
实际上 , 市场上做B2B+B2C的公司也有很多 , 比如LG和三星 , 但这些都是成长到了一定规模的大财团 , 但柔宇科技没有雄厚的资本、品牌度及渠道支撑 , 步子迈得未免有些太大 , 这也导致连年亏损不断加大 。
从柔宇科技的财务数据来看 , 目前柔宇科技的在商业化的路上还刚刚开始启程 , 2020年上半年 , 公司营收为1.16亿元 , 而2019年公司营收为2.27亿元 , 在2018年柔宇科技的营收才刚刚过1亿 。
与此同时 , 柔宇科技的净亏损也一直在扩大 , 并且没有要缩小的迹象 。 2020年上半年 , 公司的净亏损达到了9.6亿元 , 约为期内营收的9倍;2019年亏损则为10.73亿元 , 约为当年营收的5倍 。
文章图片
图13/13
实际上 , 柔宇科技目前这样的营收状况 , 是具有很大的退市风险的 。
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退市条件 , 如第12.4.2条的财务状况 , 即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含被追溯重述)为负且营业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于1亿元 , 或经审计的净资产(含被追溯重述)为负 , 则可能导致公司出发退市条件 。
而且 , 柔宇科技的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 , 并且目前没有好转的趋势 。 今年上半年 , 柔宇科技的经营现金流为负3.86亿元 , 而2019年 , 这一数据为8.1亿元 。
结语:
柔宇科技想要做出自有的手机品牌 , 在B2C的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 , 做折叠手机中的“锤子” , 为此 , 还特地自主开发了折叠屏手机的四大核心技术 , 包括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3S全闭合线性转轴以及waterOS折叠屏手机操作系统 。
柔宇科技一直强调自有技术 , 却没法说服主流手机厂商采用它的屏幕 , 无法制造出比肩世界顶级的产品 , 反而让这些所谓看似高大上的技术 , 更多地成为了上市“PPT”中演绎的材料 。
目前“国产替代”的大潮之下 , 或将给柔宇科技带来新的生机 。 一家公司深耕在某个垂直领域是一件好事 , 但是如果一直没有找对方向进行商业化 , 经不起市场推敲 。
【|产能利用率仅5.3%,柔宇上市是假扩张、真圈钱?】(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IT|配1.2L三缸发动机 百公里耗油仅3.9升:日产轩逸e-POWER正式交付
- 协议|再发正式版本,经典开源压缩软件 7-Zip 21.07 发布:仅 1.5MB
- 硬件|力成西安厂产能利用率仅为40%至50% 公司安排员工入住旅馆
- 驱动|仅149元 一块网卡轻松搞定 台式电脑也能连接Wifi6网络
- Samsung|占全球产能15.3%的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暂停运营
- 视点·观察|新东方首场直播上线 俞敏洪亲上阵 围观仅3万?
- 频段|覆盖仅150米,美国主推的5G亏的运营商大了:成本都收不回来
- 通信运营商|基站实测覆盖仅150米 美国运营商5G毫米波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 微处理器|碳纳米管“变身”超微型晶体管 宽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