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在小米12背后:小米自研创新与共生成长的破局之路( 五 )


2017年 , 小米成立了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 重点针对先进技术进行投入 , 针对5G相关的射频器件、人工智能、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制造设备等上游产业链进行投资建设 。
公开资料显示 , 截至目前 , 小米累计投资超过360家公司 , 并设立专门的产业投资团队 , 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约100家创新科技企业 , 涉及通信技术、模拟半导体、触控显示、传感器、综合电子、电池、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及材料等上游产业链领域 。
从近年来小米发布的一系列产品中可以看到 , 小米的产业链投资布局为 小米提升国产化率带来了深远改变 。 小米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资金、人才、供应链资源和商品化、市场化辅导等一系列支持 , 并将他们的创新成果应用在小米手机和AIoT的产品中 。
与此同时 , 小米近期也在进一步布局投资市场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显示 , 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12月13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 其机构类型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 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 。
分析人士称 , 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 , 意味着小米私募股权基金未来可以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 面向高净值客户或机构投资人募集资金 , 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等 。 很多企业都曾采用私募基金方式将资金实力转化为产业链优势 , 通过投资一些初创公司来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 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
在完成登记后不久 , 小米就对外表示 , 该私募基金为产业基金的配套管理公司 , 主要致力于产业投资 , 助推中国制造业在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
随着小米手机站稳高端 , 它高端能力的溢出效应也正在显现 , 崛起的“小米供应链”正带动国产供应链企业的成长 , 这也让小米有底气与国际知名大厂、国际供应链体系在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
以刚刚发布的小米12系列为例 , 其国产供应链合作伙伴近60家:小米12的屏幕采用了华星光电供货的DisplayMate A+屏 , 打破了高端手机屏幕的三星垄断 。 小米通过与蓝思科技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的方式 , 将亦庄智能工厂的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等输出给蓝思科技 , 助力其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智能工厂 , 小米12的结构件和组装主力就是交由蓝思完成的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全球同享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让全球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
这是雷军的梦想 , 是小米的企业理念 , 也是支撑小米一路走来的根本动力 。
具体而言 , 雷军表示:“小米希望做全球最好的中国品牌手机 , 通过提升效率能够卖到同行一半的价钱 , 能够造福全球的每一个消费者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