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观念|金融诈骗“盯”上年轻人口袋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二 )


——火眼金睛 , 去伪存真 。 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等字眼要高度警惕 , 自觉抵制诱惑 ,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 切勿轻信各种QQ群、微信群所谓“高手”“导师” , 防止被骗 。
银保监会曾多次提示:在实践中 , 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 , 超过8%就很危险 , 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
【理财观念|金融诈骗“盯”上年轻人口袋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自我保护 , 善于求助 。 如果不小心陷入不良“校园贷”或遭遇金融诈骗 , 应及时与家人、老师沟通 , 并保存相关证据 , 第一时间寻求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帮助 , 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 雨  刘 慧  李延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