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新年反垄断第一把火,为何“烧”腾讯阿里( 二 )


反垄断执法不唯互联网行业领域 , 其他行业领域的垄断问题 , 同样要反对 。 更多行业领域的反垄断执法 , 正在推进之中 。 例如水电气、建材、医药、汽车、白酒等领域的反垄断治理效果 , 2022年会进一步显示出来 。
我们国家反垄断法的总体设计是优于各个国家的 。 许多国家的反垄断 , 行政罚款巨额 , 甚至罚到企业破产、企业主倾家荡产 , 垄断违法的成本相当之高 。 而我们国家走的是温和路线 , 秉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 对违法企业 , 责令改正、该处罚的处罚 , 但给企业活路 , 给改正错误和合规自律的机会 , 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 像小孩不听话 , 打一下 , 赶快变听话 。 我国反垄断从无到有 , 学习了外国经验 , 但综合了各国反垄断立法执法的优点 , 结合了中国国情 , 体现了后发优势 。
互联网、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并购行为 , 并不会因为反垄断执法而受阻、减少 。 不过 , 都将更加理性、审慎、合规 , “野蛮生长”的任性将被遏制 , 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一个重要课题 。 做好了这个课题 , 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 这是企业的个体诉求 , 也是国家的期望 。
回过头来看最新的13张罚单 。 昨天公开的处罚决定书 , 违法事实及理由陈述中均包含这样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 。
比如腾讯领到的9张罚单 , 系因2015年至2020年期间 , 腾讯收购广西叫酒网络科技等企业股权 , 以及与青岛海信等公司设立合营企业 , 未向监管部门申报 , 而被反垄断执法机构处罚 。
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违法过错程度 , 与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市场垄断行为相比较 , 是比较轻的一种 , 这从处罚方式是仅以罚款告诫能看出来 。
最为严重的经营者集中未依法申报的后果 , 是经评估排除、限制竞争 , 参与集中的企业会被责令限时拆分;合并后市场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还要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上年度销售额的1%-10%罚款 , 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 如果顶格处罚 , 是任何一家企业不可承受之痛 。
关于经营者集中 , 国家规定了申报审查标准 , 即:参与集中的经营者营业额合并计算 , 中国境内达到20亿元人民币、或者全球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 , 且单一经营者有两家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 , 实施集中之前都必须依据《反垄断法》规定事前申报 。 这是投资并购、企业合并、共同设立合营企业等经营者集中行为的规定动作 , 只要集中完成了而没有申报 , 也是违反《反垄断法》的违法行为 , 哪怕集中后并没有排除、限制竞争 , 仍应当受到规制;有垄断可能的企业投资并购行为更会受到更严重的制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