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看懂这颗激光雷达芯片 就看懂了索尼汽车( 二 )


可以说 , 看懂了 IMX459 , 你就看懂了索尼造车的底气 。
01. 采用 SPAD 技术 打造 11 万像素激光传感器
激光雷达即将迎来大规模量产上车之时 , 索尼公布了首颗车规级激光雷达接收传感器 IMX459 。这颗传感器最亮眼之处有两点 , 其一是采用对光感知更敏感的 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 , 其二是这颗传感器的像素数量达到了 11 万 , 这是当前量产产品难以比拟的 。
从结构上看 , 这颗激光雷达接收传感器共有两层 , 上层采用了 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 , 用于感知反射进传感器的激光;下层则是逻辑芯片 , 使用直接飞行时间(D-ToF)技术 , 就能实现测距 。在性能上 , 索尼在 1/2.9 英寸的传感器面积下放进了 11 万个 SPAD 像素 , 其分辨率为 189x600 , 呈现出一个矩形区域 。而每一个 SPAD 像素的尺寸仅为 10 微米 x10 微米 。
SONY|看懂这颗激光雷达芯片 就看懂了索尼汽车
文章图片

▲ IMX459 分为上下两层
说到索尼 IMX459 的王牌 , 就是那 11 万像素的 SPAD 传感器 , 它相较于传统激光雷达传感器共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感光能力更强 , 也就是在使用相同激光发射端的情况下 , SPAD 传感器能感知到更微弱的光 , 感知距离更远;其二是计算距离的延迟更低 , 索尼做到了 6 纳秒 。
要理解 SPAD 感光的逻辑 , 不得不提到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 CMOS 上的一个个像素 , 通过接收大量光子 , 感知到光线强度 , 通过控制光子进入的数量 , 最终实现正确的曝光并成像 。
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和数码相机近似 , 每一个像素点需要进入特定波长的大量光子 , 才能形成激光雷达图像 , 然后通过一颗计算芯片算出感知距离 。
无论是数码照相机还是激光雷达传感器 , 进光量都是“底大一级压死人” , 但车用激光雷达无论是成本还是体积都非常受限 , 一味比谁底大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而 SPAD 方案的兴起 , 让传感器厂商找到了进光量不足的另一路径 。
如果进光量不足 , 加上有干扰光线进入 , 激光雷达传感器所成的像就会出现噪点 。对于人类而言 , 一张照片中出现噪点 , 能通过智慧将噪点内容“脑补”齐全 。因此为激光雷达传感器单独配备一颗 AI 芯片 , 用于噪点、干扰光线处理就是路径之一 。不过 , 每经过一次处理 , 都会产生一定时延 , 如果低时延的优势被慢慢磨去 , 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就会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