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生物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二 )


我国已成生物产业大国
经过10余年努力 , “十三五”末期 , 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值规模近5万亿元 , 生物及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超过10万亿元 , 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生物产业大国 。 医药等重点领域诸如恒瑞医药、信立泰等一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的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 , 石药集团的丁苯酞、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等单品种药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 全国涌现出若干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 其中不乏上海医药、九州通等营收规模在千亿元的企业和生物制造领域的中粮集团、阜丰集团等大量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企业 。 生物产业已经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各类风险投资追逐的新风向标 , 据火石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融资规模同比增速超过87% , 规模过亿元的案例占年度总量一半以上 。
在国家和地方统筹联动聚力培育发展生物产业的带动下 , 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互补、竞争力强的生物产业集群竞相发展 , 如创新力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单品种营收高、在研创新药储备丰富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科学设施支撑扎实、开放创新领先、名优企业和品种集聚的上海生物产业集群 , 生物资源发达、专业科研院所汇聚、医药开发历史悠久、产学研合作通达的广州生物产业集群 ,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产学研用医密切联动的成都生物产业集群 , 龙头企业比肩、软硬设施发达、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后发优势强劲的武汉生物产业集群等 , 已经发展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生物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
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在前期生物产业发展基础上 , 我国在生物经济时代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
一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储备 。 我国拥有生物医药发展所必需的海量临床数据 , 全国三甲医院多达800家 , 年诊疗人次高达30亿且还将继续增长 。 生物多样性优势独一无二 , 截至2021年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已经收录了115064个物种 , 哺乳动物总数居全球第一 , 鸟类占全球物种总数14% , 爬行动物种类占全球4.5% , 是全球陆地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 拥有近千种中国特有内陆鱼类 。 高等植物物种总数占全球的8%到12% , 且植物物种仍在持续增加 。
二是广阔的市场空间 。 医药健康领域 , 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提升的需求与日俱增 , 伴随商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大 , 中高收入群体健康消费支出扩张 , 各类高端、保健类用药的巨大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三是强大的人才储备 。 与生物经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医学、药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人才供给规模持续增长 , 结构不断优化 , 为生物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各类人才 。 与此同时 , 国内产学研各界长期保持着与海外企业和技术专家形式各样的联系与合作 , 也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