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实?虚:我们和我们存在的空间( 三 )


——动态空间:数字影像推动空间由静至动 。 数字化极大促进了文化展示空间的形态学进步 。 2019年元宵节期间,故宫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展示 , 运用数字虚拟影像、数字投影、互动捕捉等技术,对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实现精准对位投影 。 一幕幕光影对比,使古建筑在夜间产生自然的立体感,静态的古建筑似乎流动起来,组成了创新的文化动态体验空间 。
——沉浸式空间:虚拟现实丰富空间表现内容 。 虚拟现实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设计形态,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模拟真实的空间存在,丰富空间的表现内容 。 人们可以在艺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直接接触到虚拟古迹,在虚拟意境下构建起一个人为的时空境界,延展时间和空间的长度与广度,达到沉浸式的体验感受 。
虚拟现实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设计形态 , 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 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的空间存在 , 丰富空间的表现内容 。 人们亦可以在艺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直接接触到虚拟古迹 , 在虚拟意境下 , 人们通过联想构建起一个以人为本的时空境界 , 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长度与广度 , 达到虚拟现实的表现效果 , 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受 。
【空间|实?虚:我们和我们存在的空间】随着数字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 虚拟社区、虚拟城市的设计将成为未来规划、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以主体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正在拉开序幕 , 空间设计的灵感在体验的过程中正在不断被检验和完善 ,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 , 可望形成新的物质观、时空观 。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学博士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