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2nm芯片,没落日本重温半导体强国“旧梦”( 二 )


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 , 美国 , 日本和荷兰控制着全球370亿美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90%以上 。 其中 , 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设备(SME)产业占全球产量的近50% , 日本约占30% , 荷兰约占17%% 。
更具体地 , 以光刻机为例 , EUV光刻工序其实有众多日本厂商的参与 , 如东京电子生产的EUV涂覆显影设备 , 占据100%的市场份额 , Lasertec Corp.也是全球唯一的测试机制造商 。 另外还有EUV光刻胶 , 据南大光电在3月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披露 , 全球仅有日本厂商研发出了EUV光刻胶 。
原材料领域 , 据SEMI预测 , 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到约52% , 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 而北美和欧洲分别占15%左右 。
再看中下游 ,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 九州岛曾是日本半导体和汽车产业的聚集地 , 三菱电机和NEC先后在熊本县开设了电子工厂 , 之后半导体芯片产业不断得到聚拢 。 尽管“硅岛”昔日的风采不见 , 但这里仍集中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大部分工厂及产业链 。 根据九州经济产业局的数据 , 去年该地区的集成电路产值达到7361亿日元 , 占全国总量的43% 。
相比较而言 , 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 , 国内芯片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 使得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更加分散 , 加剧了集中度低的问题 , 还很有可能导致人才跟着分散 。
对日本而言 , 曾经拥有全球近一半市场占有的半导体产业 , 如今没有一家企业的销售规模进入前10名 , 要说半导体崛起还太难 , 但台积电的落户 , 无疑提振了其谋求复苏的士气 。 不过 , 它必须做好长达数十年再图发展的打算 。
日本半导体的新机遇
日本半导体衰落 , 有政治、经济、创新不足等各种原因 , 但更多的是产业自身缺乏动力 。
上世纪90年代之前 , 日本制造业如日中天 , 进入一个空前辉煌的时代 , 家电、汽车、数码相机、机械、化工制药、光学工业等各大高端技术行业齐头并进 , 几乎成了全球最高制造水平的代表 。 细数当时的全球50强企业名单 , 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东芝等企业的名字 , 时常出现榜单中 。
庞大的、繁荣的消费电子市场 , 使得企业对芯片的需求大增 , 直接拉动了日本半导体的高速成长 。 然而现在 , 日本智能手机、照相机等消费电子以及家电产业悉数没落 , 半导体行业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丧失竞争力 。
尤其是智能手机 , 日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失语 , 导致其几乎没有产生对先进工艺逻辑芯片的需求 , 更不会像台积电一样花大力气去不断追求工艺的突破 。 据报道 , 日本的逻辑半导体在2010年前后发展到了65nm—45nm , 后来直接落伍 , 28nm—45nm节点中仅占5% , 而且还无法生产28nm , 仅能生产少许45nm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