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2nm芯片,没落日本重温半导体强国“旧梦”( 三 )


如此之大的技术差距 , 决定了日本的晶圆工艺及产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追平台积电代表的最先进水平 , 更何况 , 此次台积电与索尼的合作 , 针对的是22—28nm制程的芯片制造 。
|剑指2nm芯片,没落日本重温半导体强国“旧梦”
文章图片
图3/3

其实日本笼络台积电的目的也不在于此 , 而是汽车芯片的制造 。
22nm—28nm芯片虽然在智能手机处理器上已经落后 , 可汽车工业用的芯片当中 , 仍然属于尖端技术 , 跟智能手机用的尖端芯片相比 , 其不需要特殊的工艺 , 更容易降低生产成本 。
仔细看日本制造遗留下来的产业 , 下游产品领域 , 除了汽车 , 日本诸多制造企业已“集体沉沦” , 丢失对赛道的绝对话语权 。 而日本瑞萨电子之所以能生存至今 , 更是和日本汽车产业仍是全球主力军有直接关系 , 瑞萨电子的芯片产品 , 大部分是给丰田等日本车企做MCU芯片配套 。
因此 , 当电动汽车的风口在全球市场刮起 , 日本如果借助台积电实现了28nm芯片的自主研发 , 那背靠雄厚的汽车产业链 , 无论对日本电动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日本半导体挖掘生存空间、寻求技术差距缩小 , 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电动汽车在2021年风生水起 , 这意味着不久全球将重新出现一次汽车工业的大洗牌 , 日本对其的押注已然开始 。
流失的芯片人才难回流
近两年来 ,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复苏的野心越发彰显 。 一方面 , 极力拉拢像台积电、英特尔这类业内佼佼者在日本建厂;另一方面 , 将振兴芯片产业列为国家项目 , 批准了 68 亿美元的补充支出 。 据报道 , 日本政府还将提供资金支持、协助日本企业研发2nm以后的次世代半导体制造技术 。
当然 , 在28nm芯片都尚未自主研发的当下 , 日本十年内剑指2nm研发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 可拥有半导体产业基础且一直在为汽车电子、物联网、传感器和5G等技术蓄势的日本仍不可小觑 。
对比中日 , 同样是举国之力 , 但路线明显不同 , 一个地方牵头与巨头跨界并行 , 依赖投资并购 , 另一个以现有的半导体产业为根基 , 借助外来企业激活行业潜力 。 虽然各有各的国情和选择 , 但弊端也较为明显 , 前者牵头的力量并非业内专业人士 , 盲目发展容易造成芯片烂尾的悲剧 , 后者最怕花了钱无法获得先进技术 。
不过 , 这两个问题追根究底也是一个难题—人 , 芯片人才的短缺横亘在两国对芯片产业的布局中 。
90年代以来 , 日本半导体产业逐渐没落 , 随之而来的就是芯片人才外流 。 2012年 , 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的合资公司—瑞萨科技与NEC电子合作后 , 更名为瑞萨电子 , 最开始总员工数为4万9,200人左右 , 但是 , 这一年公司近乎倒闭 , 被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收购 , 其掌门人进行了一场彻底的裁员大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