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三 )
“现在科普的形式是不断地改进 , 不断地创新 , 短视频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品种 , 我算是体会到了 。 ”汪品先直言 , “能跟这么多人对话 , 心里非常暖 。 ”
像汪品先院士、杨雄里院士一样 ,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 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 ,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等 , 也都陆续参与到了《十万个为什么》视频制作当中 。
文章图片
王一教授曾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物理分卷 , 撰写了其中“时间旅行可能吗”“物质的质量从哪里来”等问题 。 他回忆 , 小时候就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 , 这本书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探索自然科学的大门 , 也为日后选择研究物理起到了启蒙作用 。 如今 ,他非常高兴“接过了接力棒” , 用这部书的视频化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
“除了院士和科技界专家学者 , 未来会有更多视频达人参与到《十万个为什么》视频化的工作中来 。 ”冯杰进一步介绍说 。
延伸
更多科普读物开始数字化
越来越多的科普读物 , 乃至 学术大咖都满怀热情地拥抱数字化时代 , 在短视频平台上大显身手 。
“物理大神”、大学老师陈征发短视频演示“几百万电子伏特轰出来利希滕贝格图形束流树”的景象 , 还用易懂的物理知识讲述“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为什么舟会‘自横’ , 而不是‘自顺’、‘自斜’或者‘自转’?”;原央视科普节目出镜实验员宁原“用实物 , 给镜头” , 为观众解释山火为何会复燃、蚊子为啥会叮人;坐拥200万粉丝的“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 , 通过吹气球让大家了解到火箭飞天的速度来源于火箭燃烧的反作用力…… 这些都曾让人直呼:科学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
【网友|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科学传播者正利用各种传播工具 , 尽可能让科学走近孩子 , 引导青少年群体喜爱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学 。
推荐阅读
- 一财网|28页文件“上书”英国监管机构 英伟达收购Arm进入最后博弈
- 财产|折叠屏手机冲击高端,荣耀从华为继承的最后财产
- 爆发|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Apple|大量Wordle“克隆”应用已从苹果App Store中消失
- 媒体滚动|销售新玩法频“踩雷”,图书营销为何总惹争议?
- 舍尔|编辑部荐书 | 编辑领读《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 人物|董明珠:让想干事的年轻人有机会发挥 把不干事的人坚决干掉
- 毫米波|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 媒体滚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莫让“图书盲盒”透支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