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没有“太鼓达人”的日子( 二 )


系列|没有“太鼓达人”的日子
文章图片

初代《太鼓达人》没有太多花哨的装扮 , 更接近庆典上太鼓表演的形态(图为塑料模型)
但当“太鼓达人”街机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时候 , 它的处境和热闹可一点都沾不上边 。 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太鼓达人”街机出现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的科乐美电玩城 , 游戏内容没有翻译成中文 , 机器本身也破破烂烂 。 它们都是日本街机厅淘汰下来没人要的废旧机器 , 或许比起作为大型垃圾处理 , 运到这里的电玩城还能回点本儿 , 这些勉强能运行的机器就这样堆积在一起 , 出现在我们面前 。
中国大陆玩家更广泛地真正接触到这个系列是在PS2上 。 2002年 , 南梦宫把游戏从街机移植到了PS2平台 , 并在家用机平台上一直出到第7代 。 相比于体积巨大的街机框体 , 主机版“太鼓达人”给了中国玩家接触这个系列更方便的机会 。
在PS2火热于大街小巷的包机房年代 , “太鼓达人”算不上其中的热门项目 。 来包机房玩PS2的小孩更喜欢“火影忍者”“网球王子”这些可以多人对战的游戏 , 享受着包机房里热闹的气氛 。 单机游戏相对冷清一些 , 没有中文翻译、只是单纯节奏游戏的“太鼓达人”就更没什么人玩了 。
另一方面 , PS2时代的“太鼓达人”只能用手柄按键操作 。 当时其实已经有了给主机版设计的外设鼓 , 一个不大点儿的小塑料鼓 , 插到PS2上能当作“太鼓达人”的专用控制器 , 但在当时接触过这种外设的玩家看来 , 这种鼓基本上只能“逗小孩玩” 。 鼓本身的尺寸很小 , 手感也很糟糕 , 最重要的是不够灵敏——和街机鼓的工作原理不同 , 外设鼓内部的传感器分布设计不够完善 , 敲打起来经常会失效 。 对于需要精确敲击判定的“太鼓达人”来说 , 不能帮助玩家精准连击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
系列|没有“太鼓达人”的日子
文章图片

最初的家用机外设鼓只能说“勉强能用”
靠着PS2版游戏吸引来的玩家 , 国内的“太鼓达人”玩家社区开始活跃起来 。 2005年左右 , 玩家们在贴吧里互动——说是互动 , 更多时候是“吹牛” , 天南地北的玩家们在里面扯着闲篇 。 当时最常见的帖子是“谁能全连××曲子 , 我就叫他爷爷” 。 后来PSP上出了掌机版“太鼓达人” , 借着PSP掌机当时在国内大热一时的风潮 , 更多的中国玩家认识了这个系列 。
可那个时候 , 在大陆地区 , 还没有人能玩到街机版“太鼓达人” , 还没有人体会过那种用尽全身力气挥舞手臂 , 只为了一声“FULL COMBO”的爽快感 。 还没有人知道 , 大陆的家即将拥有属于他们的“太鼓达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