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2021年手机影像技术回顾,从年初的突进到年末的失意,创新者和跟随者的两重天( 四 )


去年年底推出的#vivo S12#更是将这种影像理念延伸至了主力出货市场 。 纵观这几年手机影像的发展 , 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家都是在旗舰机上将影像单元的配置拉满 , 但在主力出货市场上的产品 , 其影像水准往往与其旗舰机有着巨大的差距 。
手机|2021年手机影像技术回顾,从年初的突进到年末的失意,创新者和跟随者的两重天
文章图片

vivo的S12似乎是一个另类 , 一方面vivo通过独家的“极致变色2.0” , 让手机后背在不同的紫外线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 让手机的后背更具时尚化特别 , 另一方面通过前置双摄定制化的传感器 , 柔光环和柔光灯的补光方式的加入 , 配合vivo独特的人像算法 , 让自拍更符合中国女性的审美趋势 , 而各种拍摄造型方案的参与图示 , 更为喜欢自拍的用户提供了随时拍出海报特点的构图风格 。
不能不说 , 在手机影像领域 , vivo是最懂中国女性需求的一家厂商 , 也是把手机影像向易用、好用发展的一家代表性厂家 。
手机|2021年手机影像技术回顾,从年初的突进到年末的失意,创新者和跟随者的两重天
文章图片

回顾2021年手机影像的发展 , 整个产业从年初的影像“军备竞赛”发展到年末的动力不足 。 这主要表现在年初的手机旗舰一般都配置了四摄和潜望式长焦的硬件规格 , 而到了年底 , 这种配置已不多见 。 无论是小米12 Pro还是OPPO的Find N、realme GT2都已下降至了3摄配置 , 潜望式长焦也都消失了 。
之所以产生这种市场趋势 , 其实并非是市场需求的影响 , 更多因素在于技术、成本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 具体而言 , 多摄配置更加考验厂家对不同摄像模组的影像统一性的调校 , 也对其影像算法在适用不同模组时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 而潜望式长焦 , 由于光信号在狭窄的光路中传输 , 整体信息号缺失超过了50% , 这对后期影像的优化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 事实上 , 从以前的产品表现看 , 除了华为的5倍长焦外 , 很少有厂家的5倍长焦的画面素质具可用的价值 。
事实上 ,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 , 处于手机影像顶端的华为和苹果 , 一家的产品并不会与国内厂家的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 另一家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 出货量已经严重下降 , 在这种环境中 , 国内手机厂家在手机影像方面也就没有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 各厂家在产品中不断削减影像配置也就在情理之中 。 与其在技术门槛越来越高的影像技术方面投入巨大 , 而且并不一定产生技术提升 , 不如通过减少配置 , 提高基本拍照水平来得更实惠一些 。
手机|2021年手机影像技术回顾,从年初的突进到年末的失意,创新者和跟随者的两重天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