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


|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
文章图片
图1/4

【|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周哲浩/李健华
来源: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
出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 因为包括《人类简史》在内的三本系列而成为了现象级别的网红 。 来中国演讲 , 赫拉利的每次亮相都伴随着镁光灯 。 受宠若惊的赫拉利表示 , 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把科学家当摇滚明星一样对待的国家 。
在中国 , 他重申了《人类简史》中智人通过协作占据主导的观点:协作的作用远大于个体的禀赋 , 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小于一个大猩猩 , 10个也未必比得过 。 但1000个智人的力量远大于1000个大猩猩 。 人类是一种社会昆虫 , 可以灵活建立合作方法与规则 , 可以传承跨越时空的知识、经验、工具 , 建立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协作 。
到了当代 , 协作的作用从应对外部挑战转移到了打工人的工作中 , 而协作办公软件便是连接彼此的“新语言” 。 调研机构Markets&Markets的调查显示 , 2019年全球企业协作市场规模达到310亿美元 , 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481亿美元 。 不久前 , 美国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对即时通讯软件 Slack 的收购 , 还刷新了公司20年来的收购纪录 。
纵观办公协作工具的发展 , 微软的Office、Google的Google Docs和阿里的钉钉可能是三款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 它们出现时都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当时的痛点 , 不过 , 时代和技术的更迭也对它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
微软:杀出重围
1981年 , IBM的第一台个人电脑搭载了比尔·盖茨开发的操作系统MS-DOS , 随着前者大卖让微软名声大振 。 全美个人电脑拥有量从1975年的1000多台迅速攀升至百万量级 。 《时代周刊》更是在1982年的年度人物封面上印了台电脑 。
电脑用户疯涨 , 软件需求自然迫切 。 尤其是办公文档电子化的需求 , 那会儿有两款流行全美的杀手级应用:由Micro Pro公司开发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Star三年内就卖出100万套 。 世界第一套电子表格VisiCalc的出现让“会计师兴奋得颤抖” 。 巨大商机让那时候还没成为慈善家的盖茨分外眼红 。
1982年 , 由盖茨重金礼聘到微软的查尔斯·西蒙尼推出Multiplan软件大战VisiCalc 。 这位日后被称为微软Word、Excel之父 , 革命性研发沿用至、被用户奉为经典的一个新软件使用方法——“菜单” , 一改用户输入指令才能操作软件的传统 , 极大降低了操作门槛 。 这款软件被美国《世界信息》周刊评为年度最佳软件 。 盖茨宣布:这是第二代电子表格 , 任何会用电脑的人都能迅速使用这套软件 。 意思是除了Multiplan , 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

|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
文章图片
图2/4
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
吊打言论刚出 , Multiplan就被半路杀出的一款叫Lotus1-2-3电子表格软件杀个片甲不留 。 这款软件不仅功能比肩VisiCalc , 还增加了表格计算、绘图、数据库分析功能 , 开创了办公软件先河 。
Lotus1-2-3的软件应用空间达到到256k , 而Multiplan当时为了配合IBM力推的新电脑 , 空间只有64k 。 在摩尔定律验证下 , 64k的机器转眼就会被淘汰 。 Lotus1-2-3占据80%市场份额 , Multiplan只留下6%<2> 。 多年后 , 西蒙尼回忆认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
1983年 , 西蒙尼卷土重来 , 在亚特兰大电脑展览会推出文字处理软件MS-Word , 矛头直指WordStar 。 MS-Word的底层是图形界面交互设计 , 并创下了三个第一次:人们第一次可以用鼠标操作、具备粗体字 , 下划线 , 上下角标等功能、能够驱动激光打印机的文字处理软件<1> 。
但历史又跟微软开了个玩笑 。 此前一款叫WordPerfect的软件比MS-Word更早打入市场 。 前者运用在校大学生挨家挨户地推方式推销软件 , 通过口碑宣传和优质售后服务赢得了市场份额 , 导致MS-Word没有获得太大成功 。
好在后来 , 西蒙尼开发的Excel在苹果的 Macintoah 获得了成功 , 打败了VisiCalc 。 作为图形用户界面的开拓者 , 西蒙尼设计软件时采用C语言编程 , 竞争对手Loutus1-2-3用汇编语言编程 , 移植到苹果电脑操作系统非常困难 , 让微软的办公软件开始站稳脚跟 。
1987年 , 微软收购Forethought公司的Mac版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1.0 。 两年后 , 微软采取限时促销活动的营销手段攻占市场 , 以849美金价格组合出售原价1310美金的Mac版Word4.0、Excel2.2、PowerPoint2.01和Mail1.37 , 正式命名三件套为“The Microsoft Office”<1> 。
这套组合软件后来通过Windows系统的强势 , 相继打败Loutus1-2-3和WordStar 。 1989年 , 柏林墙倒塌、蒂姆-博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 , 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 而微软则用一套Office让办公的可能性前所未有的辽阔 。
不过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发现 , 文档配合邮件的合作 , 还是不够有效率 。 微软本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 在2011年推出了转向云化办公软件Office365 , 但这次升级并没有抓住核心 。 反而是搜索引擎起家的Google抓住了机遇 。
Google Docs:协作先驱
Google大玩跨界在办公协作软件声名大噪的产品 , 便是有“Google版石墨”之称的Google Docs 。
谈起这款产品 , 萨姆·施莱斯是绝对绕不开的人物 。 没有他研发的基于Web的独立字处理软件Writely , 就不会有后来的Google Docs , 更没有后来专业热人士办公便利和学生们的幸福生活 。 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还把施莱斯称作是文字协作软件的父亲 。
施莱斯在网上冲浪时 , 注意到了浏览器的“内容可编辑”功能 。 他不仅是优秀的程序员 , 更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 那会儿 , 浏览器还很原始 , 碰到故障刷新干瞪眼是家常便饭 , 但他本尊很笃定 , 深信在浏览器合作编辑是文档的未来 。
果不其然 , 2006年 , Google向施莱斯发出财富自由的船票 。 施莱斯的公司Writely被收购时 , 全公司只有四名员工 。 一个月后 , Google里90%的人都用上了Writely 。 之后Google又收购了一系列办公协作公司 , 完善了产品矩阵 。
在人们需要用文档+邮件的形式才能实现共同协作 , 并且苦于电脑宕机文件灰飞烟灭的时代 , 可以想象Google Docs在2006年出场时带来多大的震撼 。 在之后的十年里 , 它逐渐发展成了最受青睐的办公软件之一 。
上一个时代的霸主微软却显得不紧不慢 , 直到Office 2016才姗姗来迟地加入了协作功能 。 推出即时聊天交流软件Microsoft Teams也比Slack晚了三年 。 Microsoft Teams问世 , Slack在《纽约时报》上发了一封给微软的公开信 , 大意是说 , 你们现在终于开始做我们几年前就做的事情啦 , 那作为率先想出这个点子的前辈 , 我们有一些建议分享给你 。 以及 , 我们也准备好迎接竞争啦……也是老凡尔赛了 。

|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
文章图片
图3/4
Slack在《纽约时报》上叫板微软
与此同时 , Google Docs不断完善 。 协作从几分钟同步一次变为了时事更新 , 这个如今习以为常的功能在当时可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 。 文档改进了图片的放置 , 导入功能也更加忠实于原来的文档 。 在一篇2016年的评论中 , 美国科技媒体PC Magazine盛赞Google Docs外观优雅 , 让合作变得易如反掌 。
Google Docs成为了协作办公新王的同时 , 还把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 。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 , 当地居民通过Google Docs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住房的线索 。 Z时代的熊孩子甚至把Google Docs用作了课堂上开小差的聊天工具 , 相比他们爹妈当年的传纸条 , 格调高出了太多 。
不过 , 和Office一样 , Google Docs也没有离开“文档”的形式 。 当前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不再是写一个文档 , 做一个表格 , 而往往是“实现一个目标 , 达成一项业绩” , 换句话说 , 也就是需要一个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
钉钉:站上云端
2020年2月16日 , 一首《钉钉本钉 , 在线求饶》的鬼畜视频在B站上线 。 钉钉冲着少侠那么一跪 , 不但挽回了一场危机——有消息称钉钉可能因为不满网课的熊孩子们的一星差评而下架——还演绎了一波教科书般的营销公关案例 。
这一出好戏背后的事实是 , 钉钉因为在疫情期间提供了移动办公、线上教学的方案而迅速崛起 。 钉钉目前拥有超过4亿用户 , 企业组织数量达到1700万 , 意味着全国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使用钉钉 。 在《钉钉本钉 , 在线求饶》上线11天前 , 钉钉首次超过微信 , 跃居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 。
这款准国民级应用在不断出圈帮助更多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 也在不断进行迭代提升服务能力 。
今年6月 ,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阿里云峰会说:“阿里云+钉钉就像是信息时代的PC+Windows组合一样 , 阿里云是新时代的新型计算架构 , 提供水电煤一样的算力基础 。 钉钉是新型操作系统 , 让企业可以快速开发管理组织和业务的所有应用 。 ”
1月14日 , 在钉钉2021年的第一场发布会上 , 他说:“钉钉不仅仅是一个沟通工具 , 新钉钉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 , 让所有业务环节的微小创新变得更容易 , 让进步发生 。 ”

|跳出文档,站上云端,办公协作的三次迭代
文章图片
图4/4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
这其实已经不仅是数字化办公技术迭代的意义 , 而是整个软件开发的技术范式切换的概念 。 基于云钉一体的“低代码开发” , 将成为新一代的软件开发方式 。 而未来的开发者 , 将不仅仅是软件工程师 , 企业的IT人员 , 行政、人力、财务都可以随手开发 。
“我们希望 , 未来3年在钉钉上能产生1000万个应用 , 让云从IT的价值真正变成数字生产力 。 ”张建锋说 。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更在主题为“赢在商业本质”的绿公司年会上 , 专门给钉钉打了个广告 。 他说自己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钉钉上 , 彼此谁也离开不谁:“我们有很多钉钉工作群 。 任何时候、公司的任何人 , 只要他们觉得讨论的事和我相关、要让我知道 , 就随时可以把我拉到群里 。 真的非常高效<3> 。 ”
相比郭广昌的随时点赞 , 东方希望集团提供了一个更实惠的案例 。 该集团以“做饲料”闻名、集农业与重化工业等一体、拥有26000名员工和国内160家分公司 。
疫情期间 , 东方希望通过钉钉上开发了包括智慧行政和后勤、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等三类54个应用 , 覆盖掉集团远程办公场景 , 使企业运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 。 在使用钉钉之前 , 东方希望每天有60单以上的员工因为忘记密码无法登陆系统 , 公司还得专门请一个员工负责重制密码 。 在接入钉钉后 , “这个需求的数字几乎为零”<4> 。
此外 , 东方希望集团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 , 还整合了包括物流系统、智能后勤管理、智能物料管理平台等多个应用 。
以物流系统管理为例 , 这个系统致力解决物资运送跟踪管理问题 。 系统平台由PC端和移动端组合 , 满足汽运、铁运、航运多种运输场景 , 在司机端 , 实现司机线上注册接单 , 一键入厂 , 制定区域交货、线上结算形成闭环业务 。 充分满足甲方、物流承运商、客户对于物资运送跟踪的不同管理需求<3> 。
钉钉和阿里云全面融合 , 意味着钉钉开始成为一个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开发工具、开放生态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 。
抓住了移动端机遇、站到了云端的钉钉 , 无疑会成为数字时代办公的基础设施 。 从这个角度看 , 钉钉也可能会引领企业思考一个新的问题 , 我的业务、模式与组织 , 应该怎么去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
<1>兴业证券《MS Office对标WPS , 云计算是未来办公软件的大方向》
<2>《软件风云》 , 电脑报 , 1995年
<3>《打破组织边界 , 让“大象”跳舞》 , 钉钉
<4>《东方希望上云 , 告诉你数字化们门槛儿到底有多高》 , 阿里云研究中心
<5>《看到东方希望这样用钉钉 , 我们都惊呆了》 , 东方希望集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