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手机使用与回收报告:隐私问题成为手机回收利用的首要障碍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吕新文
1月26日 , 国内公益组织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联合咨询服务机构零点有数发布了《手机使用与回收公众调查报告》(简称《报告》) 。 《报告》显示 , 废旧手机大量闲置 , 其处理与利用均有待提升 , 而隐私问题成为手机回收利用的首要障碍 。
《报告》指出 , 无论是手机回收平台 , 还是电子废弃产品加工处理的企业 , 都需要打消公众对信息保护的顾虑 , 才有可能释放出整个再生利用市场的巨大需求 。
【澎湃新闻|手机使用与回收报告:隐私问题成为手机回收利用的首要障碍】随着科技的进步 , 手机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 《报告》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六个大区内的中等及以上城市的3488位受访者作为调研对象 , 发现约40%的受访者是手机重度或极重度使用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大于等于5小时) 。 高学历、年轻、女性是手机依赖者的重要特征 。 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中 , 有49.1%为手机重度或极重度使用者 , 高于其他学历程度人群;年龄越小重度及以上使用者所占比例越高 。 女性中近45%为手机重度或极重度使用者 , 男性约为35%左右 。
手机的快速迭代 , 使得更换频率进一步提高 。 《报告》显示 , 在更换手机时的旧机状态方面 , 近半数(45.3%)受访者表示 , 上一次更换手机时 , 旧机处于“几乎全新”或“非全新但不影响使用”的状态 。
更换手机时 , 不同人群的旧机状态也存在差异 。 21-40岁人群上次更换手机时 , 手机处于不影响使用状态的比例较高 。
在换机原因方面 , 性能落后成为换机的最主要因素 。 56.6%的受访者会因为像素过低 , 内存不足等性能原因而考虑更换手机 , 手机频繁卡顿、电池衰减以及破损后维修成本高 , 也是更换手机的几项重要因素 。 在非刚性因素中 , “追求喜欢的机型、款式”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 受访者中年轻、高收入和大规模城市居民因此换机的比例更高 。
在废旧手机减量的巨大潜力与空间面前 , 公众参与的意愿与行动仍处较低水平 。 《报告》显示 ,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存放在家 , 不处理”是处理废旧手机最常见的方式 , 大量废旧手机未能进入回收处理环节 。
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主要涉及“处理”和“利用”两个阶段 , 其中公众是否将废旧手机送入回收处理环节 , 从前端决定了循环利用程度 。 61%的受访者表示 , 担心信息泄露成为不处理废旧手机的最主要原因 。 因此《报告》认为 , 提升公众在手机回收上的参与度 , 聚焦于隐私安全保护已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