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气森林留给VC的时间不多了


投中网|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气森林留给VC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图片
图1/2

近日 , 有知情人士对投中网透露 , 元气森林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 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 , 将再度拉高新兴软饮行业的天花板 。
文丨冯颖星
蜜雪冰城融资迷局还在继续 , 喜茶、奈雪们加紧IPO竞速之时 , 瓶装饮料行业突然焕发了新的生机 。
近日 , 有知情人士对投中网透露 , 元气森林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 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 , 将再度拉高新兴软饮行业的天花板 。
一时间 , 市场上 , 关于“瓶装饮料的春天来了”的论调不绝于耳 。 目前 , 可口、百事、雀巢、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纷纷来抢夺增量市场;国产老牌汽水冰峰、北冰洋重焕生机 , 在资本的推动下接连递交IPO申请;连现制茶饮头部品牌喜茶都打着“像喝水一样喝喜茶”的口号入场角逐 。
投中网走访多位消费行业的投资人、分析师 , 希望能够更全面的去看目前瓶装饮料行业的新生态 。
“越来越看不懂(这个行业)了” , 不止一位消费行业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 。 此外 , “还有新的饮料品牌推荐么”是投中网近日被消费品类投资人们问到最多的问题 。 当然 , 无一例外 , 讨论最多的是元气森林 。
头部机构的游戏:估值涨的吓人
投资人们四下打听是否有新的饮料品牌推荐 , 言外之意是 , 现有的最火热的品牌已非普通玩家能够玩的游戏 , 他们亟切的希望能够发掘到全新的品牌能够与元气森林抗衡 。
铺天盖地的网红种草 , 顶流主播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纷纷带货 , 冠名2021年B站跨年晚会 , 位列各大便利店、自动售货柜最显眼的位置……近两年 , 元气森林似乎无孔不入 。 直接的战果便是 , 2020年“双十一” , 元气森林销售总瓶数超过2000万 , 较2019年内同期增长344% , 斩获天猫和京东水饮品类销量首位 。
“估值80亿时 , 我们就已跟元气森林团队进行接触 , 但当时的PS已经达到3-4倍 。 ”一家中型规模的机构投资人王琼告诉投中网 , 尽管这个高出常规消费品的PS已经让王琼咬了咬牙依然觉得很难受 , 但能够磕下来的份额依然不足挂齿 , “竞争太激烈了 。 ”最终 , 王琼和她的团队决定退出这场“竞拍” 。
一年之后 , 中型体量的VC已经连这“不足挂齿”的份额的油星都捞不到了 。 元气森林的估值已经翻了超3倍之多 。 王琼了解到 , 目前元气森林正在进行的融资 , PS已经涨到了5-10倍 , 已经成为仅能容纳头部玩家才能入场的游戏 , “普通VC早已没了机会 。 ”
而此时 , 距离这个品牌成立也不过4年之久 。
公开资料显示 , 元气森林成立于2016年 , 由做游戏起家80后创业者唐彬森创立 , 这位开发了“开心农场”的年轻人 , 被游戏行业誉为“开心农场”之父 , 曾把这款游戏卖向全球20个国家 。 随后唐彬森创办智明星通 , 打造出《帝国战争》《列国的战争》等多款爆款游戏 , 这家游戏公司其后成为中国仅次于腾讯和网易的第三大游戏公司 , 被唐彬森以28倍溢价卖出 , 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
其后 , 唐彬森便拥有了下一个身份——挑战者资本的创始人(成立于2014年) , 这是一家极为低调的专注于消费、TMT行业的投资机构 , 挑战者资本顺其自然成为元气森林的天使投资方 。 据了解 , 挑战者资本目前累计资产管理规模约为50亿元人民币 , 主要投向消费与TMT两个方向 , 已经投资了老虎证券(NASDAQ:TIGR)、家乡互动(03798.HK)、元气森林、活力28、拉面说、熊猫精酿、观云白酒、好望水等超过100家创业公司 。
这一背景也被业界认为 , 元气森林的势如破竹所具备的特殊性:用游戏的思维做饮料 , 与传统零售行业相比 , 更懂人性与互联网思维 。
新式软饮赛道:用做游戏的思维做零售
不同于传统气泡水 , 元气森林采用用赤藓糖醇替代传统阿斯巴甜 , 不断强化“0糖0卡0脂”的概念攻克用户心智 , 让消费者在“爽”的同时减少对于健康的“负罪感 ” , 并在包装上 , 采用更为小清晰的日式风 , 接近二次元消费群体的风格 , 期望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 。
亦联资本投资总监杨寅看来 , 目前传统老牌饮料生厂商 , “确实离年轻一代的用户有些远了 。 且打法层面也需要更多革新 , 所以新的品牌才会有机会 , 这也是元气森林能够迅速崛起的不可多得的先决条件之一 。 ”
而元气森林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一批瓶装饮料的风向标 , 也并非仅仅只靠“卖得好” 。 在营销路径与中后端 , 这家新兴饮品公司已然与传统的饮料厂商大为不同 。
从最直观的获客方式上 , “以前是流量集中的时代 , 流量资源是可以被垄断、买断的 。 比如央视只有一个 , 如果我是宝洁、联合利华 , 那我能和(央视)签年框合作 , 一年费用几亿、几十亿;再比如 , 在PC互联网时代 , 通过竞价排名 , 我可以把百度搜索前几位的流量全部买断 。 而现在 , 这套打法已经行不通了 。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苏蔚分析道 。
和君恒成合伙人骆永华告诉投中网 , 元气森林的崛起 , 更多是通过小红书、微博、直播等多种渠道 , 占领年轻人心智 。 虽然流量来源比之前单一央视更加分散 , 但互联网化之后的流量与转化率则更容易被追踪 。 这也就不难理解 , 唐彬森的投放逻辑 , “我们敢在创造20亿收入时 , 就掏出18亿去做广告投放 。 ”
元气森林的爆火也并非一蹴而就 。 元气森林前研发总监叶素萍曾坦陈 , 在寻找线下渠道上 , 元气森林也走过弯路 , 最早是在北京大卖场试水 , 并不成功 , 原因是KA(keyaccount重要客户)的渠道费用高 , 投入产出比低 。 随后 , 便转战到从校园里的小超市 , 逐渐扩大到街边和写字楼的便利店、甚至每日优鲜等自动售货柜 。 总体路径为 , 学生、职场新人等这些目标用户群在哪里 , 元气森林就跟着去推广 。 在线下积累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 才逐渐在整体规模、知名度及供应链上有所提升 , 电商销售平台也开始搭建 。 而元气森林同家出品的燃茶和果茶系列 , 已经先行试水 , 此前做的渠道积累也为元气森林的快速铺开提供助力 。
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 , 因着互联网与游戏的基因 , 元气森林在建设初期便注重数据体系的搭建 , 成立专业部门搭建和完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 这也是区别于传统饮品品牌的更具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
“元气森林不光成功找到了很好的产品切入点及优质的产品质量 , 迅速铺渠道、抢占冷柜和货架 , 而且渠道和营销每一步都走在了市场前列 , 每一步的布局都在现有的规模和营销之前 。 ”杨寅评价称 , 这是元气森林之于其他品牌不可多得的优势 。 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 , 元气森林出海计划可能会受到些影响 , 但在国内市场 , 猛烈的渠道推广和营销攻击之下 , 2020年销量还是有了爆发式增长 , 不断挤压传统饮料产品的市场份额 。
官方数据显示 , 2020年1-5月 , 其销售业绩分别为7400万+、3900万+、1.2亿+、1.7亿+、2.6亿+ , 前五月总计卖出6.6亿 , 日均销售440万元 。 王琼告诉投中网 , 2020年 , 元气森林的全国总销售额超10亿量级 。
准入门槛极高 , 软饮创业没那么容易
在资本市场 , 唐彬森是元气森林的一张活招牌 , 作为智明星通的投资人 , 李开复甚而评价他为 , “他是我见过的创业者里面最有潜力的 , 他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马化腾 。 ”这样的创业者身后 , 定少不了资方的追捧 。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元气森林已经获得了4轮融资 , 最近公开的一轮是在2019年10月 , 龙湖资本、高榕资本、黑蚁资本投资 。 据悉 , 这一轮战略融资中 , 元气森林的估值尚未40亿元 。 这一估值已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

投中网|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气森林留给VC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图片
图2/2

更何况 , 2020年9月8日 , 随着农夫山泉的上市 , 农夫山泉的实控人钟琰琰又以5120亿港元的身价登顶中国新首富 , 给这个行业提供了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 “好的行业里面你做过一百名、第十名、二十名 , 都比一个烂的行业里面做第一名强 。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直言 。
【投中网|最新估值逼近300亿,元气森林留给VC的时间不多了】沙文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软饮料市场销售收入达到9914亿元 , 2020年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 2024年有望达到13230亿元 。 这个万亿赛道 , 谁都想争得一席之地 。 喜茶、奈雪也开始入局 , 推出瓶装饮料 , 喜茶更是打出“像喝水一样的喝喜茶”的口号 , 首批产品主打0糖、0脂、0卡+膳食纤维的汽水饮料 , 开始涉足的便利店、超商渠道 , 似乎是在与元气森林正面相抗 。
在杨寅看来 , 元气森林的成功的可复制性并不完全适用于初创公司 , “这个行业可能不同于其他很多赛道的消费品 , 瓶装饮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太高了 。 这个行业的难点在于 , 线下的决定因子在初始阶段就占比很高 , 而且巨头林立 。 你需要有创新的产品 , 最懂消费与零售的成熟团队 , 线下的铺店能力及巨大的入场费 , 强大的动销能力 。 单从全家一家便利店连锁体系来说 , 准入门槛就要几百万 , 并且后续还需要去便利店维护你的商品在冷柜里的位置 。 元气森林在最早期就直接砸了数千万进去 , 且成功在线上造势、产品取得营销声量 , 相辅相成;但一般的制造企业通过早期融资 , 很难拿到这样一张入场券 。 而且从做大的角度来看 , 产品及团队能力都要具备很强的延展性 , 否则很容易被巨头影响 。 ”
尽管如此 , 杨寅依然相信 , 这个市场目前尚有足够大的红利 。 她将现有的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做对比 , 在日本商超的货架上 , 每年都有数百款饮料创新产品推出 , 货架生态竞争越来越激烈 , 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 。 相较之下 , 中国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
既然初创企业进驻这个新的赛道难度较大 , 但骆永华认为 , 中国的消费者分层相对明显 , 用户标签越来越精细 , 如果一家公司的特有产品、客群定位、营销策略、资源配置等能够达到战略规划的一致性 , 突出重围并非没有可能 。 除此之外 , 市场上有另外一种趋势 , 一些具备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方法论积累的投资机构或公司 , 开始把目光盯向区域化的老品牌 , 期望对其进行改造与嫁接 , 并利用其原有的渠道优势 , 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新品牌竞争 。 骆永华把这种新消费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称之为“交融竞合” 。
在消费领域研究已久 , 瓶装饮料行业从未像现在这般火热 。 杨寅表示 , 按照消费品行业的常规思路 , 如果PS在1-2倍 , 她觉得是一个更合理的范围 。 苏蔚亦表示 , 对于消费品行业 , 如果PS是1-3倍 , 愿意尝试一下 。 但他们都并未放弃对于新的品类的发掘机会 。 除却气泡水之外 , 杨寅认为 , “功能饮料、NFC果汁、微醺酒类、健康饮品、咖啡饮品、创新元素 , 还有太多的新的味蕾等待优质创新产品去填充 。 ”
但苏蔚和杨寅不约而同的表示 , 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你看不懂的估值 , 但行业内是有投资周期的 , “消费品这两年很火 , 没准过两年可能又不火了 , 到那时估值可能会恢复理性” 。
苏蔚举例补充道 , “如果以二级市场为标杆 , 海天味业每年增长可能20% , PE达100多倍 , 颐海国际也是100多倍PE , 每年增长百分之四五十 。 元气森林如若每年能够翻番地增长 , 如果相信它的增长速度 , 那给高估值也是合理的 。 在食品饮料行业 , 农夫山泉市值逼近7000亿港元 , 天花板很高 , 如果你认为元气森林有机会做到 , 那么现在给它几百亿的高估值 , 是有道理的 。 但是 , 投资人要冒为自己的认知冒风险 , 毕竟是否能够做到持续的增长 , 谁都不能打包票 。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王琼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