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
来源:回形针PaperClip
北京时间 12 月 4 日 , ‘九章’横空出世 。
这是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 构建出的 76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 。
文章图片
图1/16
今天 , 我们将用几枚硬币 , 向你解释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
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 , 背后是一行行代码 , 它们最终转化成各种逻辑门 , 控制底层的一个个二进制数—— 0 和 1 。
这个基本单位叫做比特 , 在经典计算机里 , 每个比特要么是 0 , 要么是 1 。 而量子计算机不同 , 每一个量子比特既可以是 0 是 1 , 也可以变成 0 和 1 的叠加态 。
文章图片
图2/16
什么是叠加态?让我们掏出一枚硬币 , 看看它表面是什么图案 。
文章图片
图3/16
抛一万次 , 五千次看到花 , 五千次看到字 。 所以 , 硬币表面的图案既有花又有字?未必 , 如果硬币的表面是既有花又有字 , 为什么一枚硬币的花和字 , 从未同时出现我们眼前 , 而是变幻莫测 , 随机出现?
学者们挠挠头 , 最终严谨作答:硬币的图案既是花又是字 , 花态和字态共同存在于硬币中 。 但不是一般的同时存在 , 而是由 50% 的花态和 50% 的字态叠加起来的 。 图案的状态 , 是花态和字态的叠加态 。
是不是觉得很离谱?
文章图片
图4/16
事实上 , 叠加态正是这样一种无奈的描述 。 当研究者用同样的实验方法 , 打出来的电子有时在这儿有时在那儿 , 光子有时走这条缝有时走那条缝 , 最终只能挠挠头无奈地说 , 它们的运动方式和最终位置都是由不同的态概率叠加起来的 。
看似不能相容的状态 , 却共生一体 , 我们描述它为:叠加态——不同态概率叠加的状态 。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
将上帝的硬币在指尖翻来覆去 , 在这样的三维空间中 , 花和字一体两面 , 同时存在于硬币表面 。 但单用肉眼去看 , 或者拍一张二维的硬币照片 , 我们只能看到硬币的某一个面 。
文章图片
图5/16
Coin Toss ,Harold E 。Edgerton ,1965 。MIT Museum
因此学者猜测 ,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恰恰是更高维世界的投影 , 所以每次观察和测量到的位置、速度 , 都只是随机地看到它不同的投影 。
不过放心 , 这种现象只有在微观世界里能够比较明显地观测到 。 像一元硬币这么大的物体 , 只要角度和力度不变 , 抛出的花色都是一样的 。
好 , 让我们继续 。 再掏出三枚硬币 , 制作一台计算机 。
用三枚硬币的两面分别表示 0 和 1 , 那么总共有 8 种二进制组合 , 分别代表 0~7 。 能力有限 , 就只做个简单的测试吧 , 找出其中的偶数 。
文章图片
图6/16
用人脑简单分析:三位数的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 , 很快发现 , 只要第三位数是 0 , 这个数就是偶数 , 是 1 则为奇数 。
文章图片
图7/16
如果把这个问题交给经典计算机 , 它会这么做:
先把硬币按 000 放好 , 判断第三枚硬币 。 是 0 , 就让第四枚硬币显示 1 , 表示这个数是偶数;反之则让第四枚硬币显示 0 , 表示奇数 。
按 001 放好 , 判断 。
……
按 111 放好 , 判断 。
文章图片
图8/16
直到 8 个数都过了一遍 , 判断结束 , 得到以下结果:
文章图片
图9/16
是不是有点笨?而量子计算机是这么做的:
同样先把硬币按 000 放好 , 使用一种基本逻辑门操作——阿达马门(Hadamard Gate) , 让每个硬币变成 50% 的 0 和 50% 的 1 的叠加态 。
简简单单的 000 , 此时就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叠加态:
文章图片
图10/16
这样 , 仅用三枚硬币 , 就能同时携带 0~7 这 8 个数字的信息 。
第四枚硬币登场 , 先按 1 朝上放好 。
接下来做些事情 , 让第四枚硬币听第三枚硬币的话 。 只要第三枚硬币是 1 , 第四枚硬币就会翻个身 , 显示 0;反之保持 1 不变 。
这里使用了另一种逻辑门操作——受控非门(CNOT Gate) , 让第三枚硬币的状态影响第四枚硬币 , 它们就像一正一反缠在一起 , 形成纠缠态 。
文章图片
图11/16
【新浪科技综合|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到这里 , 硬币们已经同时携带了完整的 8 个数字以及各自的判断结果:
文章图片
图12/16
经典计算机需要运行八遍 , 而量子计算机只要一遍 。 这就是量子计算机高速的原因:同时对所有概率进行运算 , 这是真正的 , 并行运算 。
经过以上操作 , 量子计算机的四枚硬币得到了一个叠加态:12.5% 的(000 1+001 0+010 1+011 0+100 1+101 0+110 1+111 0) 。
设计算法 , 让第四位为 0 的态消失 , 得到 25% 的(000 1+010 1+100 1+110 1) , 此时的叠加态都是我们要找的偶数了 。
文章图片
图13/16
到此为止 , 心满意足 。 正准备输出结果时 , 问题来了 。
四个态 , 也就是这四个偶数 , 输出一次只能得到随机的一个偶数 。 就像抛硬币 , 拍定后只能随机看到一种花色 。
一测量 , 叠加态就会被破坏 , 要进行第二次输出只能从头再来 。 如果运气不好 , 第二次结果和上次一样就白算了 , 得运行第三次……不知猴年马月 , 才能集齐所有解 。
回到现实 , 这就是量子算法面临的问题之一 。 即便优化算法 , 让它每次输出不一样的结果 , 也至少需要四次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 。 比起经典计算机的八次 , 似乎没有简便多少 。
毕竟 , 量子计算机并非神器 , 它的算力只在部分问题上一骑绝尘 。
在海量的数据里找一两个满足条件的解 , 比如大数分解质因数(银行密码破解)、数据搜索这样的问题就非常适合使用量子计算机 。
反之 , 仅让它们怼着一个数算加法 , 量子计算机并不能展现出太大优势 。
文章图片
图14/16
此外 , 硬件也是关键 。
量子计算机需要找一个量子效应明显的微观物理体系 , 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 就像用电子的高低能级来表示 0 和 1 , 实现上面提到的基本逻辑门 。
但要找到这样一个能被精准控制的物理体系并不简单 。
文章图片
图15/16
第一 , 叠加态并不稳定 。 外界电场磁场的微小干扰或自身的活泼好动 , 都会让叠加态从 50% 的 1 + 50% 的 0 , 变成 40% 的 0 + 60% 的 1 。 从做好这个态到变质的时长 , 叫做相干时间 。
相干时间不够长 , 可能连一次运算都做不完 。
第二 , 计算结果可能不精准 。 尽管设计精妙 , 但由于运算过程中的环境干扰和操作失误 , 最终只有 80% 的成功率能算出正确结果 。 这个 80% 叫做保真度 。
保真度不够高 , 算出的答案也不可信 。
如今 , 正在探索和开发的物理体系有离子阱、超导、半导体等 , ‘九章’使用的是光学体系 。 不过 , ‘九章’目前只在高斯玻色取样问题上解得飞快 , 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可编码的量子计算机 。
文章图片
图16/16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摄影:马潇汉/梁竞/邓宇皓)
每一个物理体系表示 0 和 1、实现逻辑门的方式天差地别 , 它们在相干时间、保真度、可扩展性这些重要指标上也各有优劣 。
因此 , 与其说研发量子计算机 , 不如说是学者们百花齐放 , 在各自的物理体系上开发功能 , 谁也不知道哪个体系能真正发展出成熟的可商用量子计算机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