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5nm手机芯片功耗过高 先进制程只是噱头?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沈丛
功耗是芯片制造工艺演进时备受关注的指标之一 。 比起7nm工艺节点 , 5nm工艺可以使产品性能提高15% , 晶体管密度最多提高1.8倍 。 三星猎户座1080、华为麒麟9000、骁龙888和苹果的A14芯片都采取了5nm工艺制程 。 然而 , 5nm手机芯片功耗过高的问题却于近期被媒体频频报道 。 这也不禁令人产生质疑:先进制程是否只是噱头?芯片厂商是否还有必要花费高价和大量时间 , 在芯片先进制程方面持续进行研发和投入?
先进制程只是噱头?
数据显示 , 28nm工艺的设计成本为0.629亿美元 。 随着制程工艺的推进 , 芯片的设计成本迅速上升 。 7nm工艺节点的成本暴增至3.49亿美元 , 5nm工艺所需成本更是高达4.76亿美元 。 另有数据显示 , 台积电每片5nm晶圆的代工费用约为17000美元 , 这一数字几乎是7nm芯片所需费用的两倍 。 因为成本的压力 , 许多晶圆代工厂无法参与到先进制程工艺的赛道 。 目前 , 具备先进制程芯片生产能力的代工厂 , 仅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三家 。 然而 , 高昂的付出却仍然无法解决功耗问题 , 先进制程工艺是否只是噱头?

新浪科技综合|5nm手机芯片功耗过高 先进制程只是噱头?
文章图片
图1/1

“手机芯片的制程数值越小 , 意味着芯片晶体管尺寸进一步微缩 , 芯片中元器件的排列也更加密集 。 这使得单位面积内 , 芯片可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增多 。 此次手机芯片制程由7nm提升至5nm , 使得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得到显著提升 。 以华为麒麟9000芯片为例 , 和上一代采用7nm工艺制程的麒麟990(5G版)相比 , 华为麒麟9000的晶体管数目足足多了50亿 , 总数目提高至153亿 。 晶体管数目越多 , 芯片相应的运算和存储能力也就越强 , 这使得芯片在程序运行加载速度、数据处理性能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 除此之外 , 5nm手机SoC芯片更强调5G能力 , 5G基带芯片的集成使其在通信性能方面获得了明显提升 。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向采访人员说道 。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 , 半导体产业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创新的著作 , 里面凝聚了许多迭代创新的技术 , 当然也包括了试错的过程 。 周鹏认为 , 5nm技术节点是目前先进半导体技术的集大成者 。 现阶段 , 5nm技术才刚推出第一代工艺 , 它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源于工艺的不稳定性 。 在每一代工艺节点的研发中 , 新产品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 这种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研发时间的投入和技术上的改进迭代 。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凌海也指出 , 任何新的工艺都需要有一个磨合期 。 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 , 出现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 手机芯片刚刚开启5nm时代 , 推出5nm手机芯片的厂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然而 , 没有吃到“螃蟹黄” , 并不意味着“螃蟹肉”就不够鲜美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演进 , 5nm芯片会体现更多优势 , 让诸多手机厂商吃到“螃蟹黄” 。
为何会出现功耗问题?
为何采用先进工艺制造的芯片产品容易出现功耗问题?周鹏介绍 , 目前的芯片产品越来越追求高性能 , 功耗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漏电”这一不可控现象 。 他表示 , 构成芯片的基本单元——晶体管可被视为一个控制电流的电子开关 。 它可以把功耗分成两部分 , 即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 。 动态功耗是指在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功耗 , 而静态功耗是指开关在关闭时 , 泄漏电流产生的功耗 。 如今5nm手机芯片出现功耗过高的问题 , 主要是泄漏电流导致的静态功耗增加 。
为提高芯片的性能 , 就需要把电子开关对电流通断的控制能力提高 , 以加快开关的速度 。 这意味着 , 开关要在更小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更大的电流 。 开关的尺寸越小 , 对制备工艺的要求就越高 , 这使得开关在关闭状态下 , 会有更多泄露电流 。 这部分产生的功耗是不可控的 , 是否产生功耗将直接由工艺的稳定性决定 。 要想使产品的性能提升 , 就需要更小的芯片制程 , 而芯片制程越小 , 就会为制造工艺带来更大的挑战 。 由于难以保障工艺的稳定性 , 漏电现象会愈发明显 , 功耗也会变大 。
也有声音称 , 此次5nm芯片出现功耗问题 , 意味着FinFET工艺结构将不再适用于5nm芯片制程 。 用于3nm工艺节点的GAA工艺结构 , 有望提前被用在5nm芯片中 。
自英特尔于2011年首次推出基于FinFET结构的22nm工艺以来 , FinFET工艺结构已经在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中应用了十年 。 周鹏介绍 , FinFET结构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平面MOSFET结构下 , 由于源极和漏极越来越近、氧化物越来越薄所导致的漏电问题 。 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可以使晶体管在更小的平面结构尺寸下 , 缓解漏电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将晶体管的结构形态从二维层次突破到三维空间 , 提高了芯片的空间利用率 。 提出该结构的最终目的 , 是为了在单位面积内塞入更多的晶体管 。
然而 , 随着技术节点的进一步推进 , FinFET结构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与挑战 。 该结构的制备工艺十分复杂 , 会给工艺的稳定性方面带来一定困扰 , 使漏电问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 相比于三面围栅的FinFET结构 , GAA技术采用的四面环栅结构 , 可以更好地抑制漏电流的形成和驱动电流的增大 , 更有利于实现性能和功耗之间的平衡 。
但是 , 周鹏也指出:“工艺的不稳定问题对GAA结构来说也同样存在 , GAA和FinFET结构要解决的都是漏电问题 。 实现GAA工艺的难度并不比FinFET小 , 它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技术改进的过程 。 GAA结构是在先进制程领域被普遍看好的工艺结构 。 但就目前5nm技术节点来说 , 不采用FinFET而采用GAA , 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 毕竟GAA工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 ”
摩尔定律将持续演进
芯片的制程越来越小 , 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就越来越多 , 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昂 , 但这并不意味着摩尔定律将失效 。 芯片的制造工艺仍将不断向更高制程演进 。
对此 , 周鹏认为 , 芯片制程将跟随摩尔定律的脚步不断发展 。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 , 会面临更多技术、成本带来的问题 , 但是人们对芯片性能的追求已经超过了经济成本的范畴 。 “在芯片发展的早期 , 人们面对的是一个经济问题 。 这是因为集成电路芯片在发展初期 , 是一种需要尽快普及和应用的商业化产品 , 成本是其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时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 每隔一段时间 , 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倍增 , 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成本显著降低 。 这推动了芯片的广泛使用 。 尺寸微缩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 , 也是为降低生产成本服务的 。 随着芯片渗透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它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商品 , 而是一个必需品 。 人们对芯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 所以对芯片性能的要求已慢慢超过了对经济成本的要求 。 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更好的性能 。 随着技术天花板的到来 , 人们对性能的追求超过了经济成本的范畴 。 ”周鹏说道 。
同时 , 周鹏认为 , 随着芯片制程发展至5nm节点以下 , 晶体管沟道长度将进一步缩短 , 晶体管中电荷的量子遂穿效应将更容易实现 。 这些不受控制的隧穿电荷 , 将导致晶体管产生较大的漏电流 , 进而使得芯片的功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
当然 , 这些也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 。 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 ,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芯片功耗 , 具有更强沟道电流控制能力的GAA结构 , 将受到更多重视 。 事实上 , 早在三年前 , 三星便表示将在3nm制程中引入GAA技术 , 并计划于2022年正式量产 。 台积电也于去年宣称 , 其在2nm制程研发中有重大突破 , 将选择切入GAA技术 。 这些都能说明GAA技术在5nm节点之后的更小的制程中 , 会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在半导体领域当中 , 任何一种技术的迭代更新都需要经历多年的试错和改进 。 GAA结构虽然在5nm以下制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 但它是否能实现预期的高性能和低功耗 , 还要看其制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能否被一一攻克 。 ”周鹏说道 。
【新浪科技综合|5nm手机芯片功耗过高 先进制程只是噱头?】芯片还将向更先进制程发展 。 只要将足够的时间留给新技术去更新迭代 ,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