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数字人民币优化我国货币支付体系
来源:经济参考报
_原题是:数字人民币优化我国货币支付体系
从2014年着手研发工作到2020年进行公开测试 , 中国版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 这既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 , 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 数字人民币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 , 解构并重构我国货币与支付体系 。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 对货币形态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 在全球 ,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 在中国 , 报告显示 , 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 , 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6.2% 。 在这种情况下 , 逐步实现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 有助于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更高要求 。 而互联网和信息科技蓬勃发展 , 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为数字货币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从国际形势看 , 有两个趋势是数字人民币必须面对的:
第一 , 形式多样的虚拟货币正在加速渗透 , 或将对我国货币体系构成冲击 。 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屡创新高的同时 , 天秤币(Libra)等所谓的稳定币也在兴起 。 虽然这些虚拟货币(稳定币)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 , 但在一定范围和场景内受到追捧 , 以去中心化的模式在网络上大规模交易 。 如果不加以防范 , 将可能侵蚀我国货币发行权 。
第二 , 多个国家正在开展数字货币研究 , 或将抢占法定数字货币先机 。 目前 , 已有不少国家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有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 包括法国、瑞典、沙特、泰国、土耳其、巴哈马、巴巴多斯、乌拉圭等 , 美国近期也表现出对数字货币的浓厚兴趣 。 如果我国不开展前瞻性部署 , 将难以在数字货币这场竞赛中获得先机 。
从国内情况看 , 较早研发数字人民币 , 与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现状密切相关 。 一方面 ,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巨大、增长迅速 , 支付方式和产品推陈出新 , 支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 成为全球范围内一道独特风景线 。 目前 , 广大用户已经养成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习惯 。 另一方面 , 非银行支付市场形成双寡头格局 , 大型支付机构垄断数据和场景 , 大量交易在其体系内封闭循环 , 难以有效实施监管 , 不但侵害客户合法权益 , 更不利于公平竞争和金融风险防范 。 在这种情境下 , 发行数字人民币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
数字人民币将在解构国内外诸多挑战的基础上 , 重构我国货币与支付体系 。
一是提供币值稳定、无限法偿的数字货币 。 数字人民币由央行依法发行 , 具有人民币现金所具有的全部特性 , 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工具等功能 , 将有助于规范货币交易行为 , 节约社会成本 , 使现代金融和经济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 。 数字人民币发行后 , 拒收现金行为或将减少 。
二是增强货币与支付体系公平性和普惠性 。 数字人民币不向用户收费 , 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物品 。 作为法定货币 , 数字人民币打破支付壁垒 , 在全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使用数字人民币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 , 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 , 使用场景和范围更广 。
【新浪科技综合|数字人民币优化我国货币支付体系】三是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 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可控匿名”等特性 , 在保护用户信息和隐私安全的同时 , 将支付活动置于有效管理之下 , 交易数据留存金融管理部门 , 解决现金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 有助于打击洗钱和反腐败等 , 有助于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 。
此外 , 我国较早启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 如果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 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加强数字货币研发、监管等方面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 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数字货币服务全球 , 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
2020年10月开始 , 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等形式 , 数字人民币先后在苏州、深圳等地开展多轮有公众参与的测试活动 。 此外 , 北京、上海、雄安等地也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内部测试 。 上述测试活动进展顺利 , 但仍处于从封闭测试到公开测试的过渡阶段 。 下一步 , 应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的前提下 , 可以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公开测试 , 并在条件成熟时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