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核酸检测成春运最大“订单”,中国第三方医检市场规模或达千亿
2021年的春运 , 最大的订单不是交通部门的 , 而是“核酸检测” 。交通部预测“有约17亿人次出行”的2021年春运 , 核酸检测成为必要通行证 。巨大需求之下 , 远远超出公立医院能够承载的服务能力和市场 , 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ICL)将成为重要补位角色 。
1月20日 ,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 , 春节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 , 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检测 , 期间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
也就是说 , 返乡过程中每人要自费进行至少3次核酸检测 。华安证券此前估算称 , “包含城区和农村的返乡人次约为6亿人次 。” 换算一下 , 18亿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将在这个春节被释放 。
除了返乡的核酸检测需求之外 , 还有各地对回程的新要求 , 以北京为例 , 1月27日 ,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 ,
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须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并在之后的14天居家监测中每满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
这意味着每个返乡过年的北京打工人 , 至少要自费做5次核酸检测 。
不过 , 单人次购买核酸检测服务的价格 , 却一直处于波动中 。目前已有多地宣布降低个人核酸检测费用 , 80元/人次成为政府指导价的天花板 , 电商平台出售的第三方医检机构核酸检测服务价格也在下探 , 京东、淘宝、拼多多也多是80元/人次 , 其中 , 京东更是借机推出了“健康过年保障计划” , 用户可以花29元“限时抢购”核酸检测产品 。
由于核酸检测春节市场规模小于预期 , 进入2月之后 , 富途“体外诊断”板块的股价开始不断下滑 。即便如此 , 核酸检测“春运行情” , 还是给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一个难得的“表现机会” 。
不论是上游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 , 还是中下游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 , 都已经赚了一笔快钱 。
【最新消息|核酸检测成春运最大“订单”,中国第三方医检市场规模或达千亿】核酸检测成利好 , 圣湘生物净利润翻70倍
整个2020年 , 持续近1年的核酸检测需求已经让多家企业尝到了甜头 。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 截至目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国产医疗器械注册批号有54条记录 , 超20个生产批号是核酸检测试剂盒 , 另外还有新冠病毒的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多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都有开展核酸检测相关业务 。
近日 , A股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20年度盈利预告 , 业绩激增成为核酸检测概念股的统一标识 。
东方生物、之江生物、明德生物、圣湘生物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翻了10倍至70倍 , 几乎是“一夜暴富” 。其中 , 圣湘生物是去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股 , 之江生物是今年开年首只登陆科创板的医药股 。
文章图片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利润暴增幅度来看 , 主要创收业务严重依赖核酸检测、产品远输海外市场的企业 , 都在获得了大幅度的利润上升 。
被称为抗疫第一股的圣湘生物 , 此前的主要盈利源于病毒性肝炎系列产品 , 2020年1月份旗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 从4月份开始销往海外 , 而其快速核酸检测设备iPonatic也在国内外上市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 , 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达到52.81% 。
圣湘生物之外 , 之江、华大、达安、捷诺都是新冠检测产品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获证的企业 。在2020年前三季度 , 之江生物的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以核酸提取试剂为主的其他业务合共收入占总营收的71.8% , 其境外销售收入从2017年至2019年的2%左右的占比跃升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3.20% 。
而新冠检测试剂盒元宵海外50多个国家的明德生物 , 2020年新冠核酸试剂的收入占比约为总营收的60% 。东方生物则是国内第一家核酸、抗体、抗原三种试剂允许出口的企业 。
海外疫情汹涌 , 拐点尚未出现 , 国内核酸检测进入“春运行情” , 出口叠加本地 , 二级市场率先做出反馈 ,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商及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日前再迎来一波上涨 。
把时间线拉长 , 截至1月27日 , A股29家核酸检测相关个股中 , 有18只年内涨幅为正 , 其中 , 金域医学、明德生物、西陇科学连续两个交易日(1月21日、22日)收获涨停板 。
文章图片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富途(截至2021年1月27日)
大涨势头分化 , 行业头部效应显现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 这一轮上涨 , 来得快去得也快 。
从股价走势来看 , 此次上涨并没有再现2020年7、8月份几乎所有个股股价屡创新高的情景 , 仅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万泰生物股价再度破顶 , 这与企业本身业务侧重关系密切 。
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放量带来增长 , 是推高股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 而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作为第三方医检行业的头部企业 , 旗下均有独立医学实验室 , 可以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 面对短期内爆发的检测需求 , 核酸检测上游的试剂生产商们优势有限 。
面对突然出现的新冠核酸检测市场 , 体外诊断企业紧追热点做业务布局 , 确实在短期内推高了业绩 , 但仅依靠生产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或仪器 , 并不能支撑企业的长久发展 。
一方面 , 疫情虽有反复 , 但随着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注册上市 , 核酸检测的需求将在春运过后恢复常态 , 主要用于应对局部地区疫情小范围爆发的防控 。而且新冠核酸检测技术门槛不高 , 目前已经进入低价厮杀 , 上游企业以量换价 , 即使订单量大增 , 业绩的改善空间却不大 。
更早进入海外新冠核酸检测市场的企业 , 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延长了业务生命周期 , 也没有消除疫情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 。
另一方面 , 就本轮的春运检测需求而言 , 更稀缺的是检测服务能力 。这也是大多数相关概念股在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没能冲刺高点的一个因素 。
1月13日 , 国家卫健委方面介绍 , 全国共有8437个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开展核酸检测 , 单管检测能力达到每天1255万人份 , 现有的核酸检测能力应对春运需求来仍有压力 。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实验室布局能否匹配到春运行情 。
根据卫健委文件 , 春运返乡人群由县医院、疾控中心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核酸检测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指出 , 第三方医检机构由于集团化、连锁化 , 可进行大规模检测 , 数据显示 , 目前第三方医检机构承担了60%亿上的核酸检测任务 。
ICL借机走向台前 , 急需补课“下沉”
第三方检测机构(ICL)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 ,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 。
疫情之前 , 身居幕后的ICL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 集中收集并检测机构采集的标本 , 并将检验结果送回以应用于临床 。长期以来 , 中国公立医院的院内检测、病理科是医学检验的主要阵地 , 第三方医检机构是近年受益于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发展起来的补充力量 , 业务量仅占有全国医疗检验市场的3% 。
国家卫健委此前预测称 , ICL行业2018-2020年的复合增速达22% 。增速快 , 但渗透率极低 , 相较于日本、欧洲各自67%、50%的渗透率 , 中国的ICL渗透率仅为6%左右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 , ICL作为后疫情时代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要一环 , 有望继续受到政策支持 。春运核酸检测需求激增将带给ICL更多的订单 , 提升医院对ICL的接受度 , 从而提高外包比例 , 此外 , 核酸检测大考之下 , ICL质控等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 , 出清了部分资质和能力水平不达标的小型医学实验室 。
截至2020年11月 , 获得卫健委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共470家 , 其中金域32家、迪安31家、艾迪康20家、华大12家、华银4家、凯普17家、博奥14家 。
国信医药团队认为 , ICL将成为未来3-5年医药投资的热点板块 。那么 , 这个市场有多大?中金在研报中以ICL发展成熟的美国市场为参照系 , 预计我国ICL市场正处于美国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 , 潜在空间为1000亿元 , 未来的3-5年内 , 潜在市场空间为220亿-284亿元 。
2021年春运期间的核酸检测开展是对ICL企业考验的进阶版 , 与此同时 , ICL企业的另一个短板也会被放大 , 即独立实验室的地区分布 , 常规检验项目及时性要求高 ,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服务半径 。
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 , 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实验室规模则相对较小 , 这能满足日常的服务需求 , 但在返乡大潮中 , 企业对于低线城市及县域地区的覆盖能力究竟如何 , 恐怕要划上一个问号 。
文章图片
图源自国信证券
对比美国ICL行业的巨头LabCorp和Quest , 都是在早期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室布局 , 再逐渐向海外扩张 。以行业头部的金域医学、迪安诊断为例 , 也仅完成了省级服务网点的布局 。
要知道 , 在国内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系统中 , ICL的崛起的一个重要依托是分级诊疗制度 , 也就是说 , 独立医学实验室要与缺乏检验设施的基层医疗单位合作 。所以 , “下沉”是ICL企业在这轮春运核酸大检测和未来发展中都要补的功课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最新消息|兑现承诺 格力9万名员工全部实行双休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