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网|中芯国际:继续全力自救,没有发现客户决心离开

【一财网|中芯国际:继续全力自救,没有发现客户决心离开】作者:来莎莎
对于涨价问题 ,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提到 , 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 , 与客户采取双赢的方式调整 。
尽管中芯国际2020年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 但在美国制裁阴影下 , 中芯国际股价依旧大跌 。 2月5日上午 , 中芯国际港股盘中一度跌9.16% , A股跌幅为3.2% 。
在被美国制裁后的首次财报会上 ,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表示 , “目前为止 , 没有发现客户下定决心要离开中芯国际” , 他称中芯国际会继续全力自救 。
成熟产能满载 , 没有客户离开
“现在全世界整个产业链产能都很紧张 , 客户也没有选择说马上换供应商 。 中芯国际是这样 , 我们的客户也是这样 , 所以我们的客户还都跟中芯国际一起在布局下一步怎么样扩产、做产品 , 这些和以前都一样 , 没有发生变化 。 ”赵海军称 , 可以理解客户的担忧 , “如果他们开始去做一些备选方案 , 我们也都有很坦诚的沟通 。 但目前为止 , 我们没有发现客户下定决心要离开中芯国际去做别的事情 。 ”
据悉 , 客户如果将产品拿到另外一家去验证再生产起码要9个月;另外 , 很多客户需要的产能很特殊 。
目前全球晶圆代工的产能依然十分紧张 。 一方面 , 需求仍在增长 , 另一方面产能扩充速度跟不上 。 赵海军介绍 , 在28纳米及以上节点 , 中芯国际去年在天津厂区增加了3万片8英寸的产能 , 在北京厂区增加了2万片12寸的产能 , 依然未能满足客户需求 。
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影响下 , 2021年中芯国际的经营存在着不确性 。 不过 , 赵海军称 , 今年将继续满载运营 , 预计一季度营收会回到10亿美元以上 。
与此同时 , 中芯国际将继续扩产:12英寸产能增加1万片 , 8英寸增加不少于45000片 , “但由于设备采购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 大部分设备都是在今年下半年才能到位 , 所以对今年的营收贡献不大 , 全年的营收成长预计在中到高个位数 。 我们希望公司28纳米及以上工艺节点的产能在未来几年能够稳步增长 , 扩大产能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 ”赵海军表示 。
中芯国际的上游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和EDA软件等 。 对于许可证进展 , 赵海军介绍称 , 正和供应商积极申请、跑流程 。 “对于保存期较短的化学材料和气体 , 做到三个月之内不会有中断;对配件 , 保证6个月之内没有中断 。 我们现在有工作小组 , 公司也有统筹 , 跟供应商开会 , 做各种各样的方案 。 ”
涨价会和客户商量
赵海军形容2020年集成电路行业“冰火两重天” 。 一方面 , 疫情引发了“宅经济” , 刺激了人们对万物互联的需求 , 芯片用量远超预期 , 各国的半导体企业都面临了难逢的市场机遇;但在另一方面 , 因地缘政治因素 , 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面临中断 , 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都受到了影响 。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 , 半导体晶圆代工业和封测行业频频传出涨价消息 。 近日 , 有媒体报道 , 有客户主动要求晶圆代工厂竞标 , 通过线上竞拍方式 , 让客户预定产能 , 按价高者得的方式分配产能 。
对于涨价 , 赵海军表示 , 会尊重契约 , “我们非常尊重很早以前就已经签订的合约 , 尤其对我们的长期客户、战略客户 , 还是按照契约执行 。 ”
不过 , 他也提到 , 中芯国际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 , 采取双赢的方式调整 , “中芯国际也在做产品 。 产品变化、产能增长 , 市场的行情已经变了 , 这些地方也给我们很大的议价空间 , 客户也完全理解中芯国际这一点 。 涨价这件事 , 我们跟客户商量着问 , 采取双赢的办法来做 。 但是对已经签好的契约 , 中芯国际完全尊重 。 ”
此外 , 被问到汽车缺芯问题时 , 赵海军称 , 早已预见过这种情况 , 对中芯国际影响不是特别大 。
由于疫情原因 , 欧洲半导体IDM厂商的工厂开工只有一半 , 甚至连一半都不到 , “时间长了一定会把库存都吃光 , IDM就会转到晶圆代工这边 , 我们也受到了客户的压力 , 要求我们也多做一些 。 不过 , 对中芯国际影响不是特别大 , 汽车的产品在中芯国际营收占比不大 , 所以即便多加一些 , 还是在很小的百分比里面 , 不影响我们整个产能 。 ”
全力自救
美国禁令最直接的影响是先进制程发展受阻 。 一方面 , 中芯国际先进制程的大客户华为被禁 , 需求下降;另一方面 , 公司的供应商供货受到限制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涵盖的产品或技术 , 美国供应商 , 以及其他国家供应商用到美国技术和材料超过25%的 , 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才能向中芯国际供应;对用于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包括EUV)的产品或技术 , 美国商务部会采取“推定拒绝”(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审批政策进行审核;同时中芯国际为部分特殊客户提供代工服务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
2月4日晚间 , 中芯国际发布2020年四季度财报 。 报告显示 , 中芯国际四季度营业收入66.71亿元 , 同比增长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2亿元 , 同比增长93.5% 。 不过 , 来自14/28纳米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14.6%下滑至5.0% , 2019年同期占比为6% 。 与三季度相比 , 四季度的收入和毛利率都有所下滑 。
“由于国际生态的变动 , 先进制程大客户(华为)的更换 , 使得我们先进制程的loading一下就下降了 。 由于产能处在增长的过程 , 折旧是增加的 , 但是生产的硅片晶圆是下降的 , 所以一下子负担就加重了 。 ”赵海军解释称 。
不过 , 他表示 , 中芯国际正全力自救 。 “如果没有这些影响 , 公司在今年本应可以保持去年的快速成长态势 。 虽然我们无法把控外部的不可抗拒力 , 但我们一定会在危机中育新机 , 在变局中开新局 , 继续全力自救 , 始终以服务全球客户为我们的目标 。 ”
近年来 , 支撑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摩尔定律已经渐渐介入接近物理的极限 。 随着后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 , 市场对芯片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 , 芯片的种类多、变化大 。 赵海军称 , 在供应链重整的机遇面前 , 中芯国际还将去尝试去创新 , 结合自身强项和特点 , 探索更加适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对于先进制程 , 中芯国际并未完全放弃 。 赵海军披露称 , 首先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 继续和供应商推进出口准证的申请 。 其次 , 谨慎扩充产能 。 “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完成了15000片安装产能的目标 , 但离规模经济尚远 , 如需进一步扩产 , 还需要走出口许可证的申请流程 。 ”
此外 , 中芯国际会考虑加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发的部件 , 并拓展平台的可靠性以及竞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