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钟微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寒冬之下 , 顺应变化而实现逆袭的故事 , 已经成为近两年互联网世界独特的风景 。
在新冠疫情让全球经济遭遇重创之际 , 远程办公是为数不多在全球范围内火爆的行业 。 在国外 , 成立8年的Zoom一朝崛起 , 在国内 , 钉钉、飞书等玩家 , 也成为意外走红的典型代表 。
用户量激增的领域还有很多 。 大量用户学会互联网买菜 , 短视频、手机游戏、视频等一切适合宅家的软件相继火爆 。
甚至如下厨房这类活在主流视野之外的APP , 都改变了节奏 。 2020年春节 , 众多由于大波涌来的用户而宕机的APP中 , 下厨房是其一 , 其创始人王旭升亦对媒体感叹 , “一直认为做饭是一件比较边缘化的事” , 但这次疫情来临 , “忽然发现这件事儿很受关注” 。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2/6

在2020年初 , 众多企业和APP意外地踏准了时代的变奏 , 并及时跟上趋势 。 对部分企业而言 , 这甚至是成立以来第一次遇到真正意义上的红利期 。
直到2021年到来 , 经历一年的飞速发展 , 那些备受关注的玩家 , 是崛起了还是陨落了?曾经给它们带来颠覆的流量 , 完全褪去了吗?历史的转折 , 又是否帮助它们找到商业价值?
流量暴增只是一个开始 , 故事还远未结束 。
1 沉寂近十年的远程办公鼻祖 , Zoom走上快车道
视频会议诞生已久 , 不可否认的是 , 疫情让行业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其中 , Zoom身上发生的用户激增、高速增长、市值超越IBM , 正是典型代表 。
自2020年4月 , 美国人由于疫情不得不居家生活或工作 , 这使得Zoom创造了一个惊人的日活记录 , 以至于其COO Bawa曾感叹 , “回想四月那段日子 , 我和CMO忙得只能轮流睡觉 , 这真的很疯狂 。 ”
据Bawa透露的数据 , 2019年12月底 , Zoom平均每天参与视频会议的用户有1000万 , 但在2020年4月 , 这个数字达到3亿 。
而这家公司已经在硅谷成立近十年 , 直到疫情到来才告别小众 。
短短几个月间 , Zoom的股价也从2019年底的60美元 , 暴涨至433美元 。 在美股市场 , 能与股价暴涨的特斯拉相提并论的少数股票中 , 便有Zoom 。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3/6
Zoom股价趋势图 , 图源老虎证券
疫情使视频会议成为刚需 , 出尽风头的Zoom并非一路顺风 , 不过 , 它依然行驶在快车道上 。
Zoom是国外软件 , 但也成为许多中国公司的选择 。 同时 , 它在中国也面对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飞书、钉钉等竞争对手 , 最终它失去了广大的中国用户 。
爆红不久后 , 由美籍华人袁征创立的Zoom , 被质疑是一家中国公司以及不具备安全性 , 为了避免遭遇TikTok般的险境 , Zoom在2020年5月19日停止中国个人用户注册 , 不再接受个人用户购买其服务 。
随着Zoom用户数量的激增 , 安全问题也备受争议 , 比如曾出现某视频会议中途 , 恶作剧者未经授权便利用屏幕共享功能 , 投放色情内容 。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 , Zoom泄露了成千上万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照片 , 数以万计的私人Zoom视频被上传至公开网页 , 任何人都可在线围观 。
不过 , 此后Zoom采取一系列措施 , 包括承诺在未来 90天内动用全部工程师资源解决现有问题 。 同时还会强化现有漏洞悬赏计划 , 每周召开视频讲话 , 向社区透露问题修复的最新进展 。 在此负面事件后 , Zoom的用户满意度并没有下降 。
直到如今 , 疫情依然是Zoom业绩猛增的最主要原因 。
直到2020年Q3季度 , Zoom的营收都超出了市场预期:营收7.77亿美元 , 较上年同期增长367% , 归母净利润1.99亿美元 , 同比增长近8900% 。 至此 , Zoom在过去7个季度中的每个季度都产生了正净收入 。
不过 , 在后疫情时代 , Zoom的高增长可能难以持续 。 财报显示 , 2019财年Q1至2020财年Q4 , Zoom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出现了放缓趋势 。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 , 视频会议的热度也会下降 , Zoom的高增速很难保持 。
但如果参照国内远程办公的发展 , 经历了上半年的爆发增长 , 在下半年疫情控制后 , 视频会议已经笼络了一批企业用户 , 使其逐渐向基础应用方向发展 , 成为企业日常应用的一部分 。
即使高增长不再 , 但Zoom的未来发展依然可期 。
2 实现自救的Keep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一些行业经历长期的发展迎来了机遇 , 而另一种故事是 , 一个新兴赛道在短时间内因为疫情实现突围 。
对于线上健身玩家Keep而言 , 转折来得很突然 , 也很及时 。 疫情到来之前的2019年 , Keep过得尤为坎坷 , 年底大规模裁员 , 同时被爆出业务转型受阻、经营不善等问题 。
但仅仅数月后 , Keep日活用户规模大涨60%至613万 。 这是QuestMobile公布的Keep截止2020年3月的数据 , 而此时Keep也宣布“整体实现盈利” 。
疫情让Keep起死回生 , 嗅觉灵敏的资本再次加注 。 2020年5月 , Keep正式宣布于年初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 。 Keep最新一次融资则是2021年1月11日完成的3.6亿美元F轮融资 。 这些融资也成为Keep的弹药 , 支撑其发展扩张 。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4/6
图源Keep官网
但在后疫情时代 , Keep是否能持续突围?实际上 , 疫情爆发以来 , 在App Store的“健康健美”类应用排行榜中 , Keep长期位于免费排行榜榜首 。
不过 , 也有相反的声音出现 。 据锌刻度报道 , Keep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 现阶段其日活用户为600万 。 可见急速上涨的势头已然不再 , 对Keep而言 , 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差不多已经见顶 。
如何保持增长 , 如何将用户留下来 , 正是Keep需要面临的课题 。
许多用户在疫情之后养成习惯 , 持续使用线上健身 , 但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平台 , 用户也有了更多课程选择 。 这意味着 , Keep的免费和付费健身课程必须提高质量 , 而不是被其它平台上相似的视频所替代 。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5/6

同时 , 随着用户暴涨 , Keep依然需要探索可行的商业化之路 。
国内线上健身经历了多年发展 , 玩家从付费课程、定制化服务 , 发展到围绕吃穿用练的硬件、软件共同组成的家庭健身生态 , 不仅产品形态趋于成熟 , 也探索了多样化的付费模式 。
目前Keep的营收来自四部分 , 包括运动产品收入、广告收入、App会员收入及Keepland运动空间 。
这几乎囊括了线上健身玩家的重要变现途径 , 其中消费品曾为Keep贡献超过一半的收入 , 一年接近10亿的规模 , 但这一数据还不足以支撑起外界对Keep的期待 。
商业化探索曾让Keep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 , 但随着资本的加持 , Keep有了更多弹药 , 也有了更多空间去探索 。
目前国内线上健身市场还未走到成熟的阶段 , 难以支撑起玩家实现盈利的愿望 , 对Keep而言 , 疫情期间的用户暴涨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但也只是一个新起点 , 要达到胜利的终点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3 在线教育热潮持续了多久?
在线教育的2021年同样过得风起云涌 , 一边是融资大战、烧钱大战 , 一边又是倒闭潮 , 马太效应之下 , 行业也涌现出多个独角兽 。
备受关注的玩家很多 , 从上市的跟谁学、好未来 , 到独角兽代表猿辅导、作业帮 , 都获得了来自疫情的红利 , “停课不停学”政策下 , 培养起用户习惯 , 吸引了大量流量 。
根据易观天下的数据 , 截止2020年9月 , 猿辅导在9月的月活量为367.6万 , 而作业帮达到了1亿 。
不过 , 在后疫情时代 , 玩家想要获得流量变得艰难 。
易观千帆网数据中心统计显示 , 中小学教育APP的活跃用户规模 , 从2020年一季度的流量高峰期 , 到第二季度逐步下降 。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 , 近半年来 ,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下降0.39亿人 。

|那些疫情期间流量暴增的App,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6/6

这种态势下 , 玩家的策略各有不同 。 猿辅导倾向于通过猿搜题、小猿口算、小猿搜题、猿编程等产品矩阵赢得K12人群 , 作业帮则主打两款产品——作业帮直播课和作业帮口算 , 集中资源打天下 。
在线教育的飞速增长和激烈厮杀并行 , 直到如今 。
营销是战争的重要一环 。 以至于从2021年春节期间的春晚节目 , 到地铁站、电梯楼宇和综艺广告 , 都可能看到在线教育的广告 。
由于价格战、营销战 , 在线教育玩家接连出现大幅亏损 。 通过低价课引流、加码营销的方式扩展 , 获客成本、履约成本又十分高昂 , 这让行业玩家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
新东方也入局了在线教育 , 但其创始人俞敏洪不久前也表示:“到现在为止 , 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 。 ”
作业帮、学而思网校、跟谁学等都在主打大班课 , 这被质疑打法趋于同质化 。
近几个月 , 火花思维、鲸鱼外交优培、豌豆思维等多个主打小班课的在线教育玩家 , 接连获得融资 , 资本的风向开始转变 。
在双师大班课、小班课和一对一课程中 , 小班课最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 。
但与此同时 , 1对1模式和大班课模式都曾得到市场热捧 , 前者被认为更教学效果好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而后者又被认为规模化速度更高 。
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 , 又要保证用户体验、企业利润 , 还是一个行业未能解开的问题 。 这需要玩家持续探索 。
但在当下 , 无论方向是否明确 , 扩张还要继续 , 2021年大战无疑会更加激烈 。
2020年12月28日 , 作业帮宣布完成逾16亿美元的E+轮融资 , 这是其半年之内获得的第二轮融资 。 而2021年刚开年 ,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亲自发文称:“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倒下了” 。
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 在线教育行业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从远程办公到线上健身 , 再到在线教育 。 那些年暴涨的用户数据 , 带给了玩家新的发展机会 , 但后疫情时代 , 增速不再 , 最终每个玩家还是要回到实力和用户体验的较量上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