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用好科技评价这根“指挥棒”

科技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 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学术研究 。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 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水平 , 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
在科研创新过程中 , 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作用 , 不同的成果评价导向决定了不同的科研倾向 。 必须树立起科学务实的评价导向 , 完善成果评价制度 , 定好“尺子” , 再量“长短” 。
当前 , 我国科技实力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 诸多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前沿技术进入“并行”“领跑”阶段 。 但也必须看到 , 与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局面相比 , 有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主要是科技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够科学、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 , 项目及经费、论文数量、专利数量、获奖层级等量化指标占比较大;专利数量多 , 但质量不过硬、市场接受程度有限;科技发展仍存在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很多“卡脖子”技术亟须“从0到1”突破 。 这就迫切需要适应调整优化评价体系导向的要求 , 改进科技评价配套方式方法 , 优化评价周期 , 畅通评价渠道 。
科技创新 , 关键在导向 , 源泉在人才 。 必须强化国家使命导向 , 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 ,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 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 , 分类设置指标体系 , 并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 切实提升科技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效性;确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 建立“按方向选人、按人定任务”的机制 , 实行与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跟踪和分类评价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的评价自主权 ,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 , 避免评价结果与物质利益分配过度挂钩;在科技领域优化管理规定和制度 , 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情 , 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对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 还应建立容错机制 , 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大胆探索、挑战未知 。
当前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 , 驱动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 ,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在前瞻性领域加快战略布局 ,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已在全球展开 。 我们必须紧跟战争形态之变、科技发展之变、时代演进之变 , 以完善成果评价制度为切入点 ,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 ,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和活力;尽快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 , 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能力 , 把保障国家安全构筑在坚实可靠的科技创新“堤坝”之上;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 打造更多制胜未来的重大战略成果 。
【创新|用好科技评价这根“指挥棒”】作者:褚振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