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终止但不放弃IPO 3年半亏损近8亿的云知声上市有多难?


新浪科技|终止但不放弃IPO 3年半亏损近8亿的云知声上市有多难?
文章图片
图1/3

新浪科技 杨雪梅
披露招股书一百多天后 , 以智能语音技术为核心的AI公司云知声终止了科创板IPO 。
2月19日 , 上交所发布公告称 , 云知声和其保荐人中金公司于2021年2月18日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IPO申请文件 。 根据规定 , 上交所决定终止云知声的发行上市审核 。
云知声方面向新浪科技回应:本次主动撤回IPO是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因素考虑 。 对于之后的IPO计划 , 云知声方面表示 , 不会放弃IPO , 未来会适时考虑重启IPO的推进计划 。
作为一家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AI企业 , 云知声同样面临着营收较少、业绩亏损的压力 。 3年半来 , 云知声亏损高达7.9亿元 , 且成立8年 , 云知声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 。
3年半亏损7.9亿 云知声短期内仍无法盈利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6月 , 至今已完成8轮融资 。 最近一次融资是2019年4月的D轮融资 , 投资者包括中金公司、东方证券和清和泉资本 。
【新浪科技|终止但不放弃IPO 3年半亏损近8亿的云知声上市有多难?】此前 , 上交所官网显示 , 2020年11月3日受理了该申请 , 并披露了招股书申报稿 。
云知声拟发行不超过2025万股 , 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不超过8091.92万股 。 公司拟采用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 , 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 ,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 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
受益于人工智能语音市场快速发展 , 云知声2017年至2019年的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9.48% 。 但同时 , 受毛利率较低、费用端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 , 云知声也未能逃出AI公司大幅亏损、营收缓慢的困局 。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 , 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 , 云知声营收分别为 6114 万元、1.97 亿元、2.19 亿元、8469 万元;净亏损分别为 1.74 亿元、2.14 亿元、2.92 亿元、1.12 亿元 。 公司3年半来亏损近8亿元 , 但营收才5.62亿元 , 同时研发投入较大 , 报告期内总计投入6.03亿元 。

新浪科技|终止但不放弃IPO 3年半亏损近8亿的云知声上市有多难?
文章图片
图2/3

其中 , 云知声已经在AI专用芯片上已进行了大额投入 ,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投入了 553.09 万元、1166.93 万元、6071.15 万元和 1755.80 万元 。 目前 , 其“雨燕”和“蜂鸟” 系列芯片已开始量产和规模销售 , “雪豹”车规级芯片尚在进行稳定性测试 。
据介绍 , AI专用芯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智能语音交互产品 , 尤其是家居和车载类产品的竞争力 。云知声在招股书中提到 , 计划募资9.1亿元 , 其中3亿用于投入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3.17亿用于面向物联网边缘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平台建设;1.4亿用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建设 , 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在未来资金用途中 , AI芯片的研发占据了很大的部分 , 然而 , 如果其自研芯片的性能不达预期或者在市场推广上的速度慢于预期 , 公司业绩表现也将相应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
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还披露 , 公司目前仍在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并相应适当调整经营策略 , 与此同时 , 公司也需要继续保持在研发支出、产品开发方面的投入 , 并持续建设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 因此 , 预计公司在短期内仍无法实现盈利 。
实际上 , 由于AI行业技术更迭速度快 , 云知声面临研发方向判断错误和研发失败的风险 , 且云知声也曾多次调整战略方向 , 转型中的云知声未来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多次业务转型 曾被科大讯飞指出数据造假
云知声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 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包括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智能语音工具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主要面向酒店、社区、住宅、医院等特定场景 。
但是 , 成立八年 , 这家公司已经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 。
招股书显示 , 云知声在2012年推出语音云平台 , 免费提供智能语音服务;2014年搭建“云-端-芯”产品体系 , 完成智能语音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2018年推出两款物联网芯片“雨燕”和“蜂鸟” , 实现量产 , 并有小规模盈利;进入2020年 , 云知声又将定位改为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其不同时期业务重点的转变 , 从营收占比中也能可见一二 。 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 , 这三项业务占比呈现较大的变动 , 在不同时期撑起了其主营收入 。
2017年 , 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6.93% , 但是到2020年上半年 , 份额已经逐年下降为28.15% 。 目前 , 收入比例最大的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 , 占比为67.17% , 而这项业务从2018年才开始有8.53%的收入 。 此外 ,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从2017年的3%占比 , 到2019年升为14.44% , 2020年上半年又下降为了4.56% 。

新浪科技|终止但不放弃IPO 3年半亏损近8亿的云知声上市有多难?
文章图片
图3/3
来源:云知声招股书
在智慧医疗业务方向上 , 云知声还曾在去年12月遭科大讯飞“打假” 。 当时 , 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问科大讯飞:云知声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其语音病历市场占有率高达70% , 请问医疗是科大讯飞的战略方向 , 为什么会被云知声反超?
科大讯飞对相关数据表示了不认同 , 并从覆盖医院数量的维度、收入维度、应用场景等方面举例 。 科大讯飞表示 , 其在医疗领域的智能语音应用 , 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营收规模上 , 均远超云知声 。 云知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表述的其在医疗市场占有率70%的表述 , 严重与事实不符 。
后续 , 云知声方面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 但此时引起讨论和关注后 , 一定程度上会对正在IPO进程中的云知声带来负面的影响 。
目前 , 云知声关于终止IPO的原因 , 并未过多披露 。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 , AI企业成功迈过上市门槛并没有那么容易 , 这是一场商业模式大考、估值大考 。
自2020年以来 , 包括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云天励飞等越来越的AI企业冲刺上市 。 此前 , 寒武纪已于2020年7月上市 , 成为“AI芯片第一股” , 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 。 AI企业经过数年的埋头苦干之后 , 似乎已经到了估值攀升和资本回报的关键节点 , 如今 , 技术和市场逐渐成熟 , 近在眼前的资本大盛宴无疑另国内AI创业者血脉喷张 。
但是 , 在五花八门的准备上市的AI企业大军中 , 仅靠技术和模式创新似乎已经不能再赢得资本市场的追捧了 。 AI企业对于技术研发和人才的大量投入 , 使亏损和营收难成为行业常态 。 未来 , 如果没有成熟的应用场景让技术落地 , 并掌握足够大规模的市场 , 或难撑得起AI公司长期的研发投入成本 。 而资本市场对于AI企业的选择标准可能也会越来越严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