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霍金的黑洞猜想遭到挑战:黑洞可能长了“毛”
来源:环球科学
文章图片
图1/3
图片来源:D 。COE ,J 。ANDERSON和R 。VAN DER MAREL(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 , 美国宇航局 , 欧洲航天局
撰文 | 王昱
审校 | 吴非
双胞胎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黑洞之间的差异 。 双胞胎可能拥有相同的基因蓝本 , 但是他们却能在气质、外貌甚至是发型上 , 展现出各自的差异 。 但对于黑洞 , 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 , 只能拥有三个特征——质量、自旋和电荷 。 如果两个黑洞的这些值都相同的话 , 就不可能区分两个黑洞 。 黑洞上面没有能让我们区分它们的“毛发” , 这就是著名的黑洞无毛定理 。
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保罗·切斯勒(Paul Chesler)说:“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 , 它们是完全一样的 , 你不可能找到任何区别 。 ”
接连浮现的问题
然而 ,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无毛定理是否完全正确 。 2012年 , 当时在剑桥大学(现在任职于多伦多大学)的数学家斯特凡诺斯· 阿雷塔基斯(Stefanos Aretakis)提出 , 一些黑洞在其事件视界中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这些不稳定性将会在事件视界上的某些区域中产生更强的引力 , 让原本全同的黑洞变得可以区分 。
【新浪科技综合|霍金的黑洞猜想遭到挑战:黑洞可能长了“毛”】然而 , 他的方程仅仅适用于极端黑洞 , 即质量、自旋和电荷这3个特征中 , 有一个是理论上的最大值 。 据我们所知 , “这些黑洞不可能存在 , 或者确切地说 , 不可能自然存在 。 ”切斯勒说 。
但如果一个黑洞 , 其中一个属性值逼近极端值 , 却没有达到极端值呢?例如 , 近日国家天文台等对天鹅座X1(Cygnus X-1)的精确测量结果显示 , 其中黑洞的自旋参数已经大于0.95 , 非常接近理论极限值1(换种说法 , 该黑洞的自转速度大于光速的95%) 。 那这样接近极限却还没有达到极限的黑洞 , 会有可检测到的违背无毛定理的行为吗?
文章图片
图2/3
天鹅座X1想象图(图片来源:国家天文台、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
并非镜花水月
上个月底在《物理评论D》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 , 的确可能会有这样的行为 。 此外 , 这种“毛发”可以被引力波探测站观测到 。
马萨诸塞大学和罗得岛大学的物理学家、合著者之一的高拉夫·汗纳(Gaurav Khanna)表示:“阿雷塔基斯的研究提出 , 事件视界上残留有一些信息 , 而我们的论文开辟了测量这种‘毛发’的可能 。 ”
值得注意的是 , 科学家认为要么是黑洞信息的残余物 , 要么是黑洞随后受到的扰动(比如落入黑洞的物质) , 能在接近极限黑洞的事件视界上或者附近造成这种引力不稳定性 。 汗纳说:“我们期待能看到和普通黑洞差异颇大的引力信号 。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莉娅·梅德罗斯表示 , 如果黑洞的确保有“毛发” , 并以此保留了一部分关于它们过去的信息 , 这可能会对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论产生冲击 。 这个悖论提炼了20世纪物理学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最基础的矛盾 。 梅德罗斯说:“如果你违反了(信息悖论的)假设之一 , 你或许就能解决这个悖论本身 。 而其中一个假设就是无毛定理 。 ”
由此造成的后果可能很广泛 。 “如果我们能证明黑洞外实际的黑洞时空与我们的预期不同 , 那么我认为这将会对广义相对论产生巨大的冲击 。 ”梅德罗斯这样说道 。
而上个月底这篇论文中最令人激动的发现是 , 它可以提供一种将黑洞观测与基础物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 探测黑洞上的“毛发” , 这或许是全宇宙最极端的天体物理实验室 , 可以允许我们以某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一些学说 , 例如弦论和量子引力等 。
梅德罗斯说:“弦论和量子引力的一大问题是 , 基于它们的预测往往非常难以检验 。 所以如果有任何办法 , 甚至仅仅是远程来检验这些理论 , 都是非常惊人的 。 ”
绝非易事
然而 , 还存在一些重大障碍 。 目前还不清楚近极端的黑洞是否广泛存在 , 天文学家可以模拟极端黑洞 , 但目前模拟产生的黑洞都至少和“极端”存在30%的差距 。 并且即使这些黑洞是极端的 , 也不清楚引力波探测器是否足够灵敏 , 能从这些“毛发”发现不稳定性 。
文章图片
图3/3
黑洞数值模拟(图片来源:事件视界望远镜)
更重要的是 , 这些“毛发”的预期寿命短得要命 , 持续时间只有几分之一秒 。
不过至少从理论上来讲 , 论文本身是可靠的 。 “我不认为科学界的任何人会怀疑它 , ”切斯勒说 , “这并非投机 , 只是爱因斯坦的方程太过复杂 , 我们每年都能发现它的新特性 。 ”
科学家下一步的目标 , 是确定它们要在引力波探测器中寻找怎样的信号 。 这样的探测器既包括LIGO、Virgo这样正在运行的地基探测器 , 也包含将来欧洲航天局的LISA(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 , 空间激光干涉仪) , 以及我国的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这样的天基探测器 。
“人们应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 计算这种引力辐射的频率 , 从而理解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探测来证认它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海尔维·维特克(Helvi Witek)说 , “下一步是从这些理论中研究得出(黑洞毛发的)特征 。 ”
对于这样的尝试 , 科学家有着充足的理由 。 虽然通过探测证明论文正确的机会渺茫 , 但这样的发现不仅仅会挑战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也证明了近极端黑洞的存在 。
“我们很想知道自然是否允许这样的怪物存在 , ”汗纳说 , “这将对我们的研究领域产生戏剧性的影响 。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