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小米造车挑战大 警惕成资本游戏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 , 据媒体报道 , 小米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该报道称 , 小米造车项目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 对此消息 , 小米回应表示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 , 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 , 而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许晓芳
近年来 , 新能源车成为“香饽饽” , 各家大厂纷纷跨界 。 今年1月11日 , 百度公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 天眼查App显示 , 百度此前已申请多项汽车相关专利 , 如“车辆间安全提醒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及“监控驾驶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专利等 , 涉及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 。 同时 , 阿里、美团、字节跳动也纷纷“砸钱”扶持造车新势力 。
【新浪科技综合|小米造车挑战大 警惕成资本游戏】从市场反应来看 , 1月11日 , 百度官宣造车后 , 股价一夜暴涨700亿元 , 连带次日A股汽车板块全线飘红 。 有媒体爆料苹果计划在2024年生产乘用车后 , 现代汽车股价上涨17.1% , 起亚汽车的股价上涨35.78% 。 昨日 , “小米造车”消息一出 , 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 , 一度涨超12% 。 截至收盘 , 涨幅6.42% , 市值约涨500亿港元 。 如此热烈的市场反应 , 愈发刺激各大企业投身这片蓝海 。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 , 小米投身造车行业势在必行 。 一方面 , 近来智能手机市场并不乐观 。 IDC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 , 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 , 同比下跌11.2% 。 虽然在2020年经历前三季度“三连跌”后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四季度迎来出货量增长率“转正” , 但手机行业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 。 另一方面 , 小米当前的运营模式面临增长疲态 。 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 , 并把IoT业务提上很高的位置 。 2020年初 , 雷军发布新年全员信:确立智能时代“5G+AIoT”战略 , 5年投入500亿元 。 但从2020年Q3的财报数据看来 , 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为58亿元 , 比二季度减少1亿元 , 增速也从二季度的增长29%下降至8.7% , 甚至毛利润被手机硬件业务反超 。 从长期看 , 小米要抓住流量红利 , 大概率会走向“造车方向” 。
对于小米造车传闻 , 有市场声音表示 , 其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并没有积累 , 且在最关键的汽车智能化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 小米或不会亲自下场造车 , 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 , 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 , 例如吉利和百度合作造车 。 但由于小米在汽车产业链没有完整的代工体系 , 自建工厂造车跟造手机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 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 。
业内人士指出 , 与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相比 , 汽车从复杂度、安全性要求和资金投入上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 从产品制造到销售渠道 , 特别是涉及核心技术、量产、供应商选择以及品牌形象等问题上 , 都存在各种变数 , 需要雷军和小米进一步适应 , 打造核心竞争力;而在电动车狂热的当下 , 对小米而言 , 要警惕造车成为一场“噱头大于实际”的资本游戏 。
“米聊”陪跑十年 , 黯然谢幕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采访人员许晓芳)2021年2月19日12时整 , 小米“米聊”在运行十年后正式关闭服务器 , 以后将无法登录和使用“米聊” , 停服后的APP也无法导出用户在内的任何信息 。 消息一出 , 网友纷纷感慨“十年陪伴 , 终有一别” 。
据了解 , “米聊”的前身是小米通 , 主打社交通讯 。 2009年 , 受一款名为KIK的加拿大即时通讯软件刺激 , 国内移动社交市场纷纷尝试以更新鲜的产品定位、聊天形式、添加功能投入这片新型市场 。
彼时 , 还成立不满一年的小米觉察到移动社交的巨大商机 , 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在“小米通”的基础上升级出了“米聊” , 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聊天软件 。 甫一推出 , “米聊”成绩斐然——一周内实现了用户翻倍增长 , 很快便突破了百万大关 。
雷军曾宣称 , 米聊、小米手机和MIUI系统是小米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 。
不过 , 本来具有先发优势的“米聊” , 却未守住阵地 , 败于微信 。 十年过去 , 微信用户已超过12亿 。
对此市场认为 , 一方面 , 微信占据了QQ的资源积累优势——早期通过导入QQ的关系链 , 让用户的好友关系迅速复制于微信中 。 另一方面 , 微信也在产品衍生功能上积极做出拓展 , 积极通过增加产品功能增强用户黏性 。 反观小米 , 不过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 , 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无法正面与腾讯抗衡 , 网络稳定性差、服务器崩溃、掉线、丢语音、用户体验差更是方方面面的掣肘 。 2012年 , 随着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上线 , 到年底时微信的用户量已达到3亿 , “米聊”已陷入颓势 。
2012年5月 ,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米聊输给腾讯微信是情理之中的 , 创业型公司能在与腾讯正面竞争中生存下来已经创造了奇迹 。 但从报道中不难看出 , 雷军并不想放弃这款软件 。 2018年10月和12月 , “米聊”在停更一年多以后再次复出 , 分别更新iOS8.0.0版本和安卓8.5.33版本 , 此后 , “米聊”又先后推出加密兔、附近的群、钱包、小游戏等功能 。 但尽管救“米聊”之心切 , 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
据了解 , 除了“米聊” , 雷军还广泛涉足了其他社交平台 。 从2012年起 , 小米科技先后投资的社交类平台就高达10家 , 其中包括“伊对APP”“超好玩”等国内知名社交类APP , 以及两家印度社交平台Share Chat、Samosa Labs , 涉及搞笑、恋爱、营销、运动等多个领域 , 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 。 但很显然 , 市场并没有给予雷军这一执念太多机会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