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云知声终止科创板IPO AI上市大年成色几何?

作者:康殷
人工智能IPO大年将至 , 但前途仍未明朗 。
2020年 , 海天瑞声、云知声、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多家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 。 2021年初 , 医疗AI公司医渡科技赴港上市 , 旷视科技也于2020年9月与中信证券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 。
但就在上周五(2月19日)上交所发布了《关于终止对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 提及云知声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 。
接近云知声的内部人士表示 , 之所以撤回是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因素考虑 。 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 经云知声研究后决定 , 撤回此次科创板上市申请 。 对于未来是否会继续IPO , 上述人士表示 , 云知声并不会放弃IPO , 未来会适时考虑重启IPO的推进计划 。
持续多年亏损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 , 是一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 。 云知声于2020年11月3日递交招股说明书 , 拟在科创板上市 。
从业绩情况来看 , 云知声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6114万元、1.96亿元、2.19亿元、8468.9万元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1.74亿元、2.13亿元、2.79亿元、1.12亿元 。
云知声冲刺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 , 但累计亏损金额约7.91亿元 , 长期亏损且亏损额度持续扩大 , 让公司的盈利能力备受质疑 。
此外 , 围绕云知声云知声招股书中披露的两个“70%”的市场占有率数据 , 也一度引发行业龙头科大讯飞的质疑 。
去年12月 , 有投资者就此在互动易上询问科大讯飞 , 公司回应通过覆盖医院数量、收入、应用场景等维度数据对比 , 称云知声在智慧医疗领域70%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失实” 。
值得注意的是 , 进入2021年 , IPO终止项目陡然增多 。 数据显示 , 截至2月22日 , 科创板已受理企业540家 , 终止注册76家 , 终止率14.07% , 其中主动撤回71家 , 占比93.33% 。 创业板受理企业545家 , 50家企业处于终止审查状态 , 也以主动撤回为主 , 共46家 , 占比92% 。
AI公司冲刺IPO
云知声失落科创板 , 只是AI公司冲刺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 。 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 , 让AI公司纷纷开始转向二级市场寻求上市 。 市场预期 , 从2021年第一季度 , 人工智能公司的上市热潮将拉开帷幕 。
目前旷视科技启动科创板IPO , 开始接受上市辅导 , 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云天励飞等多家AI企业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 , 并均已进入问询状态 , 其中依图科技IPO速度暂时靠前 , 公司已对外披露了第一轮问询回复 。
“AI四小龙”之中的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市场知名度较高 。 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则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 , 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
业绩方面 , 2017年-2020年上半年 , 云从实现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 , 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06亿元、1.8亿元、17.08亿元、2.86亿元 。
依图科技2017-2020年上半年 , 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和3.81亿元;同期 , 依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及-12.99亿元 。
此外 , “AI四小龙”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也在冲击IPO 。 旷视科技在今年1月正式“官宣”将冲击科创板 。 1月12日 , 北京证监局官网信息显示 , 旷视科技准备以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 , 已与中信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
【e公司|云知声终止科创板IPO AI上市大年成色几何?】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 , 预计2022年国内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73亿 。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的预测 , 2020年国内AI市场规模将达到62.7亿美金 , 2019-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复合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 , 2024年会达到172.2亿美金 。 同时 , 中国在全球AI市场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2.5%上升到2024年的15.6% 。 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高 , 未来成长空间大 。
国海证券指出 , AI企业集中上市说明AI应用场景商业化已经初步成熟 , 同时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行业关注度有望提升 , AI产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 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 , 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 , 预计“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行业将会快速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