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历史100%兑付”引质疑 互联网巨头营销过度
来源:北京商报
自监管重拳规范银行互联网存款后 , 互联网平台在理财产品上仍在继续发力 , 并试图寻找新出路 。 发红包、理财券、邀请好友赚奖励……急推各种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巨头中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 , 也不乏机构营销用力过猛的现象 , 其中有多家平台宣传理财产品“历史100%兑付” , 被业内质疑或有变相诱导消费者产生保本心理之嫌 。
【新浪科技综合|“历史100%兑付”引质疑 互联网巨头营销过度】加息、红包花式推理财
“开工大吉 , 全场产品收益+3.8%!”“暖冬爆款 , 360天存款年化利率高达4.5%!”自互联网存款监管“靴子”落地 , 非自营互联网平台被“一刀切”后 , 目前 , 各中小银行在自营平台上的营销活动打得火热 , 而该事件的另一“主角” , 与银行存款分手后的互联网巨头们 , 近期也没闲着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一方面 , “割爱”银行存款后 , 多家互联网平台继续瞄准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 , 并在基金产品销售上各谋其道 。
例如腾讯理财通平台针对不同用户人群及风险偏好 , 将理财产品划分为“余额+”“稳健理财”“进阶理财”“高端理财”“股票”等不同类型 。 此外 , 在完善不同理财产品类型的同时 , 也有不少互联网平台通过上千元红包、上百元理财券、“百元抄作业”等花样方式 , 试图留住用户 , 鼓励投资 。
“互联网平台发力理财产品 , 是在互联网结构优势下追逐利益的体现 , 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和用户的市场需求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评价道 , 一方面 , 我国国内的民间财富剧增 , 拥有庞大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 , 金融机构有销售理财产品、增加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 而传统销售方式并不完善 。 在此背景下 , 互联网平台通过推销理财产品 , 将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变现 , 也是应势而为 。
零售金融专家苏筱芮则表示 , 多家互联网平台花式推理财 , 一是表明用户的理财需求始终存在 , 且具有广阔市场;二是互联网存款下架后互联网平台面临用户流失的压力 , 需要尽快填补业务空缺 , 寻找金融理财产品的继任“C位担当” 。
“一是留存用户 , 尽可能减缓用户流失情形;二是通过产品与合作伙伴的变更 , 保持平台型金融的竞争力 。 ”苏筱芮进一步补充道 。
目前 , 在理财产品销售方式上 , 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打开”方式不同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滴滴理财平台主要通过导流、跳转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销售入口 , 而天星金融则有不同方式 , 其中保险产品通过旗下保险经纪公司代销 , 基金产品则联合虹点基金公司进行销售 。
“历史100%兑付”
急推各种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巨头中 , 也不乏机构营销用力过猛的现象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体验发现 , 天星金融一项“领新年红包、最高享1288元”的活动中 , 推广了一款名为“国华节节高A款”的理财产品 , 该产品为投资连结型保险 , 主要配置固收类资产/流动性资产等 。 在产品卖点上 , 提示历史年化投资回报5.91% , 并宣称“资产配置稳健、历史100%兑付” 。
同样以“历史100%兑付”为营销标签的还有腾讯理财通“稳健理财”页面推荐的“建信养老飞益鑫”等5款保险理财产品 , 这五类产品均为中低风险 , 年化收益率在2.673%-5.08%不等 , 均打上了“历史100%兑付”的标签 。
针对金融产品营销宣传 , 由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曾明确指出 , 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 , 其中就包括:金融营销宣传不得对过往业绩进行虚假或夸大表述;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 , 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不得使用偷换概念、不当类比、隐去假设等不当营销宣传手段 。
那么 , 以“历史100%兑付”为营销标签是否合理?对此 , 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历史100%兑付”的表述或涉嫌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 她进一步称 , 2020年非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曾指出“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乱象 , 保险理财产品使用“兑付”这一表述 , 涉嫌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 。
去年11月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发布的《金融广告发布行业自律公约》中曾明确 , 基金销售广告不宣传“历史买入 , 持有至今正收益”“历史100%兑付”“爆款产品已超募集金额”等内容 。
李亚则认为 , 对于“历史100%兑付”的广告语 , 无法单独确认是否合理合规 , 要结合其是否虚假或夸大描述、是否隐去假设、是否另有其他风险提示等情况综合判定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以腾讯理财通“太平养老颐养天天”产品为例 , 该产品页面详情提示到 , 该产品的基金财产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 。
针对理财营销情况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就相关问题向腾讯理财通、天星金融方面进行采访 , 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官方回应 , 不过采访人员注意到 , 但截至2月22日18时 , 腾讯理财通、天星金融平台均对该标签进行了调整 , 未再有“历史100%兑付”措辞 。
信息安全保护等是关键
近几年来 , 互联网流量巨头布局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 一方面利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 , 提升用户黏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业务的盈利性强 , 各大巨头纷纷布局金融服务试图提升收入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在互联网流量巨头的各类金融服务中 , 推荐金融产品是流量变现最典型的方式 , 其中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因为用户需求广泛 , 也是最重要的金融产品类型 。
于百程进一步称 , 互联网巨头开展金融理财产品推荐和代销业务 , 除了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流量优势、精准识别用户 , 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需求者外 , 还应注意两大关键因素 , 一方面要符合监管方的要求 , 金融业务必须持牌 , 理财产品代销则需要持有代销牌照 , 合法合规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则要避免过度营销和变相诱导 , 要与自身的用户需求进行合理匹配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岳品瑜 刘四红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