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回溯近几十年的航天发展 , 毫无疑问中国已做好了赢得这场新太空竞赛的准备 。 中国不仅是近四十年来唯一登月的国家 ,也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另外 ,中国在此次任务中还在月表插上了国旗 ,对月壤进行了采样并成功返回地球。 然而 , 国家之间与公司之间的太空竞赛远未结束 。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于2月10号进入火星轨道 , 计划在轨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探测任务 , 并于5月份择机登陆火星 。 如果本次任务成功 ,无疑会成为人类航天史的另一关键里程碑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1/7
天问一号艺术图 Credits: 中新网
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 , 但探测火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 截至2020年12月 , 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 , 但只有约20次取得了成功 。 并非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的 。 2016年 , 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坠毁于火星表面 。 此外 , 大量技术问题频发 , 迫使欧空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将他们的下一次火星任务ExoMars推迟到2022年 。
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在火星拥有探测器的国家 。 2月9日 , 阿联酋的探测器“希望号”成功进入火星环绕轨道 。 “希望号”并不是中国任务的直接竞争对手(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轨探测火星气候);而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则是中国的直接竞争对手 , 它已于2月18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2/7
“毅力号”火星车着陆后拍摄的火星表面图像 Credits: NASA TV
为了进一步在太空领域压制中国 , 少数的几个国家已经成功实现了十分棘手的卫星入轨任务 , 这其中就有一个亚洲国家——印度——不止在航天上同中国是直接竞争对手 , 在地球上亦是如此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3/7
“曼加里安号”艺术图 Credits: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印度火星探测计划(MOM)中名为“曼加里安号”的探测器 , 于2014年到达火星--这是第一个在处女任务中便取得成功的例子 。 这也是为什么 “天问一号 ”的成功对于中国取得新的航天大国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这是一种重新确立其对邻国的太空优势的方式 。
与印度不同 , “天问一号”并不是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早在2011年名为“萤火一号”的火星探测器因技术问题发射失败) 。 不过 , 这次任务取得成功的几率看起来要大得多 。
太空竞赛2.0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4/7
NASA“毅力号”火星车着陆火星概念图 Credits: NASA/JPL-Caltech
不同的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不同 , 因此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 。 这反映了所谓“太空竞赛2.0”的特殊特征 , 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 , 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 。 除了美国的航天机构 , 世界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和私人航天机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亚洲航天机构尤甚 。 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 , 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 。
但是 , 迅猛发展中也蕴藏着较大危机 。 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丰盈的政府拨款和军事政策支持 。 根据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 , 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 。 显然 , 与网络空间一样 , 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 , 美国是主要(但不是唯一)的竞争对手 。 这意味着商业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第二位的 , 即使它们在整体方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5/7
搭载“天问一号”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Credits: 新浪网
中国已经启动新的航天发展“五年计划” , 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20年以140余颗航天器的成功发射结束 。 在未来 , 中国将组建全新的在轨空间站、发射航天器采集火星土壤与探索木星等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6/7
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宫”概念图 Credits: 腾讯太空
印度采取了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方法 , 长期以来 , 民间和商业机构占主导地位 。 仿照NASA的透明运作模式 , 印度发布了其航天活动的报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支出约每年10亿美元 。
印度的太空计划在目标 ,范围和资金方面与中国不同 , 但也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 , 比如将廉价的发射服务商业化 , 向希望将自己的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提供发射机会 。 2017年 , 印度以一箭104星的卫星发射数量创下历史之最 , 除了3颗本国卫星以外 ,其余卫星均是国外制造的(这个成就仅仅几年后便被Space X以一箭143星所击败) 。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印度火星探测任务的成本极低——7400万美元——大约是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经费的十分之一 。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称印度火星探测任务的投资比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的投资成本还要低 。

新浪科技综合|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文章图片
图7/7
电影《地心引力》海报 Credits: 新浪网
出于地缘政治和竞争的考虑 , 印度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拨款可能会增加 。 印度政府在其发表的2019-20年度报告中显示 , 军事应用在太空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另一项月球和金星任务也出现在印度ISRO的计划中 ,毫无疑问 ,“太空竞赛2.0”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

    推荐阅读